第六十三章 眾志成城64(1 / 2)

看到與青鳥蠻一同前來的軍官,陸安平不禁讚道:‘不愧是最好的師妹!’

青鳥蠻翹鼻一挺,啐道:‘有你這麼誇人的嗎?你不就我一個師妹!’

陸安平嘻嘻一笑。

原來那些被青鳥蠻點來的,都是他的親兵,皆倚天軍中武藝高強,又熟悉清洛的人。其中幾人甚至會古洛語。不過,令陸安平發出稱讚的,卻是因為他們清一色是-

機關師!

一數,來了十八人。

陸安平簡潔道明情勢,又叫金隆城主拿出山城以及附近峽谷的布防圖,結合隨身的行軍地圖,與眾人研究。

一看才知,小榆谷東北五百里處,便是射雁關。正東四百里,是富州的周公鎮。而達日城,則正好在射雁關和周公鎮之間,離此地約六百里。

洛水,流經小榆谷五十里處,若漂流而下,可直達日城外!

有齒族的狸信,從羅暮部的說客口中,聽過關於這次攻城的消息。羅暮,胡天,狐求,北風四部,號稱將集結十萬人,約好在今月望日,也就是五月十五,踏平踏月城。

而城中只有區區五千人,其中不乏老弱婦孺。人數的懸殊,讓人心生動搖!

陸安平卻神色篤定,從親兵中挑出腿腳最快的三人,道:‘三位拿我信物。一人返回射雁關,把那裡的五千人馬帶過來。一人趕到周公鎮,調府軍騎兵五千。一人乘皮筏由洛水,下達日城,調五千倚天軍騎兵!’頓了頓,又問三人:‘以你們最快的腳程,需多久方可到達軍營?’

三人皆說三日。

‘此去要三日,整頓軍馬兩日。行軍因有輜重,最為費時......’陸安平沉吟半刻,道:‘十日。你們十日內可否趕回來?’

三人相覷片刻,齊聲道:‘可以!’

‘好!’陸安平於是拿出三樣信物:虎符,官印,還有繡有‘陸’字的小旗,交給三人。

三人接過信物,立即奔赴出城。

金隆和長老們知道十天后有援軍到來,對陸安平等人感激涕零,幾乎要下跪。卻聽狸信在一旁,喃喃道:‘十萬敵軍,十五攻城。今日已是五月八,還有七日。而援軍要十天後才到......’此話一出,長老們臉色又變,憂心如焚。

‘也就是說,我們只需守城三日!’陸安平望向身後同伴。這句話似乎是對他們說的。南宮賀人,青鳥蠻,以及留下的機關師,人人氣定神閒,昂首待命。他滿意地笑了笑,再次面對踏月城眾人,大義凜然地道:-

‘以眾暴寡,蛾傅而已!將之忿者,不足為憚!’

光陰可貴!守城之戰,刻不容緩。

踏月城上下奉陸安平為主帥。按照他的吩咐,城主下令封閉全部城門,全民備戰!

五千族民,除去病殘,以及行動不便者,無論男女,大至七十老翁,小至黃口小童,皆列為兵,嚴從軍法!

可行動的人,又依照體力,分成甲乙丙丁四等。分成百人隊,立百夫長。

甲,乙隊為主戰。丙,丁隊為後勤。陸安平又從中找出眼力佳的五十人為哨兵;腿腳快的五十人為傳令兵。何佳族為保存亡,眾志成城,無人怯戰!一番篩選,建起一隻有四千可戰之兵的軍隊。

陸安平與機關師,圍著城牆走了一圈。發現踏月城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兩面是險坡,天然屏障,所以沒置城門。防禦的重心在西南,因為兩面皆是緩坡。不過上有密林遮蔽。西面縱長兩里,是正門所在。南面縱長三里,有兩道側門。西面比南面平,族人大多由此門進出。

陸安平問金隆,踏月城如何吃水,水源何處。

‘城中高坡有泉,前人鑿渠引流而下,經各戶門前,無需挖井。’金隆答道。

‘城中沒井?’陸安平略感意外。

‘前人曾在城中挖井,發現地底半丈之後,皆是巨岩,堅不可摧!’

‘原來如此!’陸安平喜道:‘如此便少了一層顧慮!'

金隆問道:‘此話怎講?’

‘地底不可鑿井,敵軍便難以在低窪處,挖隧道破城。城中存糧如何?’

‘半年無慮!’

陸安平不由讚歎:‘內有活水,外有厚牆,下抵磐石,上接穹蒼。只要存糧足,此城之固,鬼神難破!何佳族先人選擇在此建城,何等高明!’

機關師們紛紛贊同。

當天晚上,全城集兵完畢。為防細作,陸安平立行‘明填’之治。明填,即出城文書。任何人出城,皆須持明填。無明填出城,斬!

五月九,第一天。

陸安平下令全民出城,把西,南兩面山坡的林木清除。一是為了防止敵人偷襲,二來木材可為軍用。除此之外,城民家中所有的木,石,瓦,鐵,油以及糧食全數上繳。

五月十,第二天。

機關師開始製造轉射機,夜叉檑。

轉射機,乃一發多箭,且可轉動的弩。裝在城堞凹處,可左右射擊。

夜叉檑,乃巨木為幹,插滿倒鉤,兩端系以繩索,連接絞盤,從城上投擲,傷敵後可收回。

城民在城外西南坡,以‘之’字為形,埋上一排排塗了濕土的木樁。又在各處挖掘壕溝,上架棧板,溝內置毒荊棘,尖木等利器,棧板上鋪上草木泥土。之字型木樁是屏障,加上暗溝陷阱,用作阻擋敵軍車馬。

三處城門,皆被塗上厚土,以防敵人燒門。

五月十一,第三天。

陸安平吩咐在城牆的外層,距城頭下三尺處,鑽穴。深度足夠放一火炬。每十步一穴。敵人夜襲,這些小穴,可放置火炬,用以照明。

城牆上通道,則每三十步,建一灶一缸。灶生火;缸蓄水,以備用。

又用毒荊棘,編造樊籬。放置在城牆上因為外坡平緩,易遭敵人襲擊之處。

五月十二,第四天。

全員準備滾木,沙石雨袋,彈弓,箭矢,並燒製石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