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束发绾髻的男人(2 / 2)

最令人瞩目的,是他束发绾髻,虽然头发有些凌乱发白,但那头长发一看就不是近期才留的。

刘进忠等人原从清朝,如今叛清归明,蓄发也不过一年,头发虽能勉强束髻成型,但自然没有这个中年人这般长到能够垂髫而下。

“你就是普宁城下喊话的那个周士相?”说完,刘进忠忽然觉得这名字好像在哪见过,但就是回想不起来。

“回将军,末将正是周士相。”中年军官不卑不亢的回礼道。

“现居何职?手下还有多少人?”

“回将军,末将忝任队长(注1),现能战士卒有四十三人。”

中年军官没有报伤兵,在没有医、药的情况下,伤兵等同快死的兵,报了没意义。

“怎么想到要去喊话劝降的?”刘进忠很佩服这个中年军官的胆识。

喊话不比出使,做使者未必会被斩杀,但在大军对峙的情况下,自己孤身一人去敌人的射击范围内喊话,跟自己主动跑去当靶子没啥区别。

“回将军,尚军与我军已经二战皆二败,特别是在凤塘寨之左的鲎母山大捷,打得尚军军心已散,彼不过是强弩之末。

末将手下正好有会讲广东各地方言的人,就上去喊几嗓子,能有如此效果,也是意料之外。”(注2)

“想不到你还懂兵法,难得啊。行武世家?”刘进忠乐了,麾下还有这等人才。

“末将农家出身,年幼时读过两年书。”中年军官淡淡地回应。

“读过书,那不简单啊。”刘进忠听闻此人还读过书,看向中年军官的眼神愈发顺眼。

刘国轩这时,忽然插口问了一句:“你的头发怎么长那么快?”

他很疑惑,这个中年军官居然跟他一样,都是束发,而不是像其他叛清降将一样半长不短。

“末将……未曾剃发。”周士相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很老实的说出原因。

“你未剃发?一直以来?”这可让刘进忠有点不敢相信了。

“新朝雅政”下,没剃发还有脑袋留?

大清都入关三十余年了,因为剃发问题,都杀了那么多人,现在还有没剃发的人?

“是,将军。”周士相十分肯定。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义民从军。”

刘进忠突然想到,去年他响应耿精忠起兵反清时候,为了多招人手壮大声势,在潮州八县的周围,招进了大批盗匪、山贼,对外宣称是义民从军。

有些盗贼久在山中,并未及时受到“新朝雅政”的福报,是可以理解的。

见刘进忠似有误会,周士相愠怒道:

“将军,末将不是山贼!”犹豫片刻,周士相向刘进忠、刘国轩重新执下属见长官礼。

“大明暂领罗定参将职、前营统制官周士相,参见两位将军。”

刘进忠、刘国轩两人忽然被搞懵了,怎么就变成罗定参将了?

……

注1:明郑的编制为五五制,其从大到小分为提督、镇、营(协)、队、行、伍。郑成功底下有5提督,每一提督旗下有5镇,每镇的兵力有2500人。一镇有5营(协),每一营(协)有10个50人队。

注2:《尚氏名人录》的《尚之孝传》是记录尚军三战三胜拿下普宁打到潮州城下,但最后对战刘国轩时,则是“自觉力量悬殊,自焚毁县城,撤走”退守惠州,为何不敌却简单略过;

而泉州的地方史则是记录郑军二战二胜(黄冈大捷、鲎母山大捷)在潮州城下把尚军赶到普宁,最后再一胜,共三战三胜,把尚军从普宁赶到惠州。

看了明末清初的地方史,恍惚间有一种他们在隔空互掐的感觉……打赢的那方就写得仔细,输的那方就寥寥数语一概而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