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流言(1 / 2)

去海南岛圈地这事儿朱高煦办得挺顺利。

按理说一个受封的藩王,去了封地老老实实吃喝玩乐造娃就是了,本不应该四处溜达,还要跑到别的布政使司去圈地造船开矿,这基本上是藩王大忌,换一对君王和亲王,这事儿肯定黄,而且朱高煦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可谁让朱棣对朱高煦心怀愧疚呢?而且云南、广西、广东、海南这种地方,放开手让朱高煦去勾连,他能勾连到什么人?能勾连到多少兵马?

所以倒不妨放开手让他自己折腾去。实际上朱棣对朱高煦和朱瞻圻这对父子的所谓造船出海的计划虽然很欣赏,但并不抱太大希望。他让三宝太监出海,几乎动用了大半内帑,又从户部国库里抽出一笔钱,再加上工部、礼部、兵部和内监的力量,才总算是攒够了出海的本钱,单纯一个藩王,哪怕再勇武,他有多少钱粮多少人员能动用?

之前和犯愁抽调给三宝太监的造船工匠给朱高煦会延缓自己这边造船的进度,可是孩子的积极性又不能打击。结果这个愣头青的儿子二次进宫直接说了,普通工匠不要了,全留给三宝就好。只要几个大匠作为指导,普通工匠自己去南边招募。

作为补偿,去琼州岛开矿!

琼州岛那个铁矿埋藏并不深,在朝堂上几乎就是公开的秘密。眼馋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谁有本事去那流放之地开矿、再度过海峡给运进大明来?

给就给了。

反正让朱高煦有点儿事情干,别让他起别的心思。至于干成什么样,朱棣并不太在乎。只要三五年光景,朱高炽坐稳了太子之位,就把这个在南边喂蚊子的二儿子叫回来就是了。

朱高煦一天之内两次进宫,每次皇帝陛下都把伺候的内侍宫女打发得远远的。没人知道父子之间到底说了什么,但朝堂的人精猜也能猜得到。最近还是不要招惹汉王殿下比较好,谁知道求了陛下两次都没能更换封地的朱高煦如今心中的火儿有多大?要是万一撞在枪尖儿上,挨一顿打都是轻的!

支持朱高炽为太子的文官们就差弹冠相庆了!原本还以为皇帝陛下会经不住这个最为类父的儿子的缠磨,给他改了封地、再对太子产生威胁。如今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心中明白的,赳赳武夫如何能登临大宝?如今鞑子被驱逐,大明一片欣欣向荣,正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他们这些靖难时心怀忐忑的饱学知识也该过上几十年好日子了!

金陵城不知道什么时候传出一个消息。

汉王殿下不满自己被封云南,进宫找了皇帝两趟想要更换封地,皇帝不准,又经不起缠磨,所以作为补偿将一份前宋时老赵家留下的仅供皇室使用的玉皂秘方给了汉王和赵王。让他们能将这种传说中馨香扑鼻、洁净效果极好的玉皂造出来卖出去,多少算是个补贴。

赵王殿下觉得皇帝的建议很好。北边风沙大,出去溜一圈就是一身泥,每天都需要这种好东西洗澡。而且北方的鞑子身上膻气重,那些北元的王公贵族们估计也愿意用金银珠宝来换。这又不是盐铁之类禁运的事物,卖给鞑子一点儿心理压力都没有,就很愉快地接受了陛下的赏赐。

可是汉王殿下不干啊!云南那破地儿,一年三百六十天里能下三百天的雨,身上脏了去雨水里冲一冲就好了。他倒是想卖,卖给谁去啊?山里的野人还是大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