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坞堡(二)59(2 / 2)

那便是招降各支流民军,扩充军力。

博陵不光是有士族坞堡,还有各支流民军所建的流民坞堡。

不过从规模与功能上来看,流民坞堡皆是不如士族坞堡那样实力强大。

其从性质上,也与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的士族坞堡不同。

流民坞堡的建立是广大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抵抗胡人侵扰而建成的。

故“活下去”成了坞堡内流民共同的信念与纽带。

但正是这样只为乱世求生的信念,使流民坞堡比士族坞堡多了一份纯粹,没有那么不安分的野心家。

多的反而是在晋室崩坏,士族南迁避祸背景之下,奋起反抗的寒门微素与普通黔首。

像正在与匈奴于司州激战的河内太守郭默,河东太守李矩便是如此人物。

郭、李二人初为小吏,逢永嘉之乱,为乡人推举为坞主,保境安民,护卫一方。

而后在中原沦丧的情况,靠着坞堡,抵抗匈奴人的进攻,为中原汉民求得一线生机。

博陵的流民坞堡,同样是在石勒攻冀州时,奋起反抗,竭力守卫着祖先的土地。

对于这样流民坞堡,刘群抱有着特殊感情,敬其奋勇反抗之烈,护卫黎庶之德。

当然刘群更想将其收为己用,扩充军力,更好地对抗眼前石勒与日后的刘聪。

流民军虽是由一群手无寸的百姓组成,可在经历了无数动乱之后,曾经的乌合之众,已褪变为悍勇之卒。

这样的强兵不收入麾下,实在是有些暴敛天物。

……

第二日,刘群便向博陵国境内的流民坞堡,遍发书信,以官爵诱其归附。

一连数日,只有几股小的流民势力来投,剩下的则一点动静都没有。

刘群还在纳闷之时,徐光向刘群建言道:“将军,流民百姓因晋室之故,屡遭所弃,流落异乡,心存芥蒂,断不会轻易来投我军!”

“仅以官爵诱之,难买人心,收效甚微,不可行!”

西晋末年的流民,不仅仅是因胡人侵中原之故,才会流离失所,更多的是晋廷暴虐的统治,加上天灾,逼反无数可怜的百姓。

对于胡人,流民视其为仇寇,对于晋廷,流民们亦是心怀怨恨。

归顺?不反抗晋廷都算不错的了。

刘群问道:“季武,依你之言,我军该如何行事,才能引流民军归附?”

徐光结合自己在兖州,当流民的遭遇,回答道:“将军欲收其心,必要予其恩惠,才可使流民倾心归附!”

“依光之见,将军不妨先以粮草、钱财施恩于各流民坞堡,再亲身前往,说服流民之帅及其部众归心于将军!”

徐光在兖州当流民的遭遇,使其无比熟悉流民百姓的心理,将心比心之下,建议刘群先施恩,再收流民军之心。

刘群对徐光的做法,非常赞同。冀州流民军不同于三魏流民,三魏流民是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以武力迫之,便会就范。

但冀州流民军可是与石勒等胡人决死的悍勇之人,必不能用武力使其屈服。

只能收其心,让其真心归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