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轮渡码头,被人关注的男生203(1 / 2)

姜哲透过左手边的车窗玻璃,观察越来越近的码头。

周围的同学也都好奇的看向窗外。

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今天他们会先乘坐轮渡,到海对面的码头,然后去参观滨海最大的货运码头。

滨海人知道轮渡码头和货运码头,但很多人只是路过,并没有机会乘船或进入码头。其次,货运码头附近,有一部分不能随便进出,需要审核身份。所以,学生们很兴奋。

车辆进入码头停车场。众人背着画具,陆续下车。

工作人员带领众人去乘坐轮渡,途中讲解这座码头的历史和变迁。

这时,又有几辆大巴车来到停车场。

从大巴车里下来几队人,加入参观的行列。

姜哲看到,学院的几位老师和新来队伍中带队者打招呼。

滨海大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好队伍等待乘坐轮渡。两个学校的队伍,几乎并排。

他们座位旁边,有两个方向的窗口,可以看到码头以及另一个方向的海面。

同是学绘画的学生,大家都知道这次写生的目的,明白活动之后会用作品进行比较,所以,见面之后,难免存有暗中较劲的意思。

年龄大的会员们不愿意爬楼梯,选择在甲板之上的船舱休息。

船舱里响起广播,轮船马上就要启航。

姜哲和几位同学,一直爬上最高层的船舱,寻到相对宽敞的位置坐下,等待开船。

码头的建筑在眼前展开,随着视线向远处延伸,鳞次栉比的建筑与成片的绿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逐渐升高的地势上。

学生们默默点头,表示明白。

胡老师小声提醒学生们:“今天,咱们和别的学校学生一起活动,一定注意个人的素质。今天来参加活动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咱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拿来比较,咱们就是学校的脸面。”

第一次乘船的学生们已经按耐不住。

接连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后,其他会员陆续来到上层船舱。滨海大学的学生也来到这里,船舱渐渐变得拥挤。

参观队伍可以在三层船舱内活动。很多人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方便观察的。

学生们各自在位置上做好,姜哲抓紧时间,从高处拍摄登船的码头。

“咱们在这里合影吧。”付敏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同。姜哲请来胡老师,又请一位工作人员帮忙,给自己和熟悉的同学们拍照。

因为已经提前联络好,所以,参观的队伍很顺利的开始登船。

他向胡老师打听,得知是滨海大学艺术系的部分师生,也来参与这次活动。

这艘轮渡船有三层大型船舱,里面布置有一排排的休息椅,供乘客休息。

姜哲跟着参观队伍,踏上船舶的甲板。周围都是同学们和会员们议论聊天的声音。

带领他们参观的工作人员,再一次讲解在船上的安全事项,然后给众人分配舱室。

姜哲跟着队伍,经过通道来到岸边,看到了今天要乘坐的轮船。他不知道船的吨位是多少,但是,只有近距离观察这艘船的时候,才能真切感觉到它的巨大宏伟。

从这个位置看码头,是一个特殊角度。

这个场景中,有几十年前的老建筑,也有还没竣工的新建筑;有石头组成的狭窄巷道,也有柏油铺成的宽阔道路。不同时期留下的符号,组成了城市极富个性的一面。

姜哲联想到这次外出采风的主题,觉得这样的场景,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呜~呜~”汽笛声响起。

轮渡船缓缓驶离码头。

姜哲和很多同学一样,第一次乘坐海船。海船很稳,但是仍旧有晃动,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适应。

等到适应晃动节奏之后,他再次观察越来越远的码头,竟然生出一种错觉。码头上周围的诸多建筑,仿佛漂浮在海面上。

这种错觉,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他用相机拍摄,仍觉得不够,就拿出速写本,把这种感觉用绘画记录下来。

为了体现刚才瞬间的感受,他在构图和布局上大胆的做文章。

看到姜哲开始作画,很多同学自觉或不自觉的也拿出速写本。

胡老师等几位老师看到这一幕,相视一笑。

滨海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们还在聊天,大部分协会的会员都在聊天儿或者休息,只有自己的学生们在作画。

老师们顿时生出一种自豪感,姜哲这批学生,果然没让他们失望。

他们陆续站起来走动,像往常那样,巡视辅导学生。

艺术学院学生们的举动,引来很多画家们的注意。

滨海大学艺术系的带队教师看到这一幕,悄悄的安排同事,催促学生们开始创作,自己沿着楼梯来到下一层船舱。

他看到齐副会长和几位理事以及艺术学院的几位老师正在聊天,不动声色的加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