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新技法,丹培拉材料35(1 / 2)

投影片变换,屏幕上出现一幅新的课堂范例。

路老师说道:“这是今天要看的最后一张画。作者,大家应该很熟悉,米国画家安德鲁怀斯。

人们提到怀斯的作品,通常会说,他表现米国式乡愁或者忧郁气息。我们今天要看的是他的技法。你们都看过他的水彩与油画,现在,我们看到的作品,是他用丹培拉材料创作的……”

她讲完最后一幅作品,低头看看时间,再看看课堂上的学生们。很多学生的眼睛里,已经有一些迷茫和麻木。

果然又是这样……老师在心里吐槽。

姜哲注意到老师的表情变化。

出现这个状况,不能怨学生,也不能怨老师。

一上午的时间,大批量的新知识,一股脑的灌进去,无论你有多么大的热情和兴趣,都会被这些知识,灌的无所适从。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时期不同。中小学的老师生怕学生不会,所以要把难点拆解,拆解到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在大学阶段,大多数老师讲授的知识,差不多是他最擅长的领域。每个人最擅长的领域,必然要做大量的研究。讲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信息一定很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今天上午,我讲了一些丹培拉技法的入门知识,可能同学们暂时不能消化。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理解。

路老师带来一大批演示用的材料。同学们一起帮忙,在教室中间拼出临时的工作台,然后,围成一圈,等待观看演示。

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些技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中的画家们,会选择更实用,更适合的方法。我们今天研究过去的西方绘画作品,经常遇到材料上的疑惑,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排斥新技法,大胆的混合使用材料,有些是独创的。比如,达芬奇使用的颜料就非常容易裂。

陈嫣知道他说什么,急忙把一块儿红烧肉喂到他嘴边。

我们也不能排斥新材料,新技法。在这4个周的色彩课上,我们除了学习过去的方法,还要学习当代的新材料。”

也有同学表示质疑:“我看过路老师的画,都是一些抽象甚至意象的作品。怎么需要用这么

多材料!”

姜哲理解,为什么曾经有高年级的学生说,路老师的课比较难懂。

中午,姜哲和陈嫣在食堂吃饭,付敏和牟星等几个同学,也凑到一起,边聊边吃。

陈嫣听到几个人准备一起买材料,希望能省钱。就悄悄对姜哲说道:“幸好我没选纯艺术专业,我们没这样的课。”

“听路老师讲课,感觉我们要准备好多材料……”

姜哲笑着说道:“你倒是想选,你……”

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越发期待路老师的演示过程。

午休之后,姜哲和同学们聚集在画室。

周围几个同学急忙转过脸去,不看这画面。

她及时收住话题:“下午,我来演示,然后开始实践。”

“我钱包,又要瘦身了。”

老师宣布下课后,同学们带着一堆的疑惑,纷纷离开。

路老师把材料依次摆到工作台上。

姜哲非常认真的观察老师摆放的次序和位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