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波涌岳阳(一、二)55(2 / 2)

江水拍打着堤岸,浪花飞溅,见岳阳楼兀峙大江之浒,远见层楼高耸于雉堞之表,凡往来客舟必经于此。

想到幼年读杜工部《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柳永临轩怀古,叹息杜甫真是诗圣也。只有这样的诗人才有目空千古的气慨,才能写出横绝世间的大作。老杜此作,可谓古今没有第二篇。可想他未下笔时,该是怎样的心胸抱负,及至落笔时定是不假思索一泻千里了。

他又想到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只有这两句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堪堪匹敌杜甫的诗。

每想到凭高远眺,旷阔无涯之状,为之神往。柳永遂弃舟登岸,欣然登楼。

画槛迂回,榱櫨丹碧,是日,适烟雨迷离,凭栏四顾,凡渔舟之出没,浦树之萧疏,俱在有无想像间;而远山之缥缈,更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水墨丹青。柳永不由想铺纸泼墨描摹写生,又想到许久没动笔了,便也作罢。

登楼观赏岳阳楼四宝: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号称“天下四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出,便像惊雷一样炸响,一时间洛阳纸贵,影响到多少有操守的文人志士争相学习。柳永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正因此,来到岳阳,感觉似曾早就来过这里,一点儿也不陌生。

想到苏舜钦被革职为民寓居苏州,滕子京也贬赴苏州,人事变迁,世事难料,由不得他不感慨万千。

望浩瀚长江滚滚东去,方知范仲淹之伟大胸襟抱负,是男儿就当如此,真乃大宋国朝第一名臣。范仲淹虽未到过岳阳,却逼真形象地写出此地山川形势、壮丽景色,这才真正是大手笔。

想到范公自幼清贫,青年时食粥读书,得志后依然食不重肉,现今还有谁如范公那样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故此只有范公才能写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醒世名言。吾与范公亦师亦友,论官职相去天壤,但范公教诲之情意终身不忘,于是他随口吟诗四句:“自惜羽毛清,廻立风尘上。展翼凌云端,一鸣天地响。”

柳永在粉壁上浏览游人题词,见一首诗,笔迹纤弱潦草,看墨迹似是新近题写的,应是女人所写,细看之下才知是首回文诗:

娥翠敛时闻燕语,泪珠弹处见鸿归。

多情妾似风花乱,薄倖郎如露草曦。

倒过来念是:

曦草露如郎倖薄,乱花风似妾情多。

归鸿见处弹珠泪,语燕闻时敛翠娥。

柳永登岳阳楼,一是为观名楼盛景,二是来赴他与翠娥的长安之约。此时见翠娥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心知翠娥没有爽约,已然来过岳阳楼。

他在楼外茶摊坐了半日,未见到翠娥,心中有些许惆怅。他知道自己晚了几日,是自己负约,见天色已晚,再不犹豫,便提笔在粉墙上写下一首《轮台子》词: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彤霞衬遥天,掩

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

甚处一声羌笛。九疑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

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

久沈消息。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

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滩侧。

干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迢紫陌。翠

蛾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伤魂魄。利名

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

(九疑:即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

里;干名利禄:求名求利求禄。干,干进。)

柳永下得楼来,回望岳阳楼,见那如将军兜鍪一样的楼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忽然觉得这景致是那样的熟悉,似乎自己曾经来过这里。但他肯定自己今生这是第一次登岳阳楼。

再细想想恍然大悟,原来官泗州时,虽然在任时间较短,但泗州南门留给他的印象还比较深。泗州城有五座城门,其中南门最是巍峨壮观,当地人都说是仿岳阳楼而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