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回 奉闲和尚85(1 / 2)

当日深夜,苏洵一行四人终于赶到京西北路河南府渑池县。

说起渑池,最著名的莫过于“渑池会盟”。如今的渑池,是豫西的一座小城。黄河从县境北部流过,洛河从县境南部流过。城西,有一座秦赵会盟台,初建于明朝,后来屡毁屡建。会盟台是纪念先秦时发生在渑池的一桩历史事件:秦国半邀请半胁迫地约请相对弱小的赵国在渑池会盟,互相修好。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以此侮辱赵国。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挺身而出,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双方才算扯了个平手。经过艰苦的谈判,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暂时停止了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渑池会盟”。

此时渑池城门早已关闭,无法再进城。四人正好路过渑池西郊的一座古朴寺庙,不得以准备前去叩寺看能否借宿一晚。

寺庙名为圣寿院,始建于东晋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金大定十六年更名为龙耳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清代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修。

见圣寿院还有灯火亮起,苏轼前去敲击寺庙大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在万籁无声的此刻显得很是突兀。

良久,脚步声响起。在寂静的夜晚,脚步声变得细腻而悠长,回荡在无尽的静谧之中。

“嘎吱”一声,寺庙大门被人从里打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出现在四人面前。

苏轼连忙作揖一礼:“这位大师,请恕我等冒昧叨扰。实在是我等将才赶到渑池县,现在无法入城投宿。不知能否在贵寺借宿一晚,明日一早我等便就离去。”

“阿弥陀佛。”老僧和善地微笑着说,“贫僧法号奉闲,是本寺的主持。佛说: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施主想要留宿一晚,当然没有问题。快快随我入寺。”

四人在奉闲和尚的带领下进入圣寿院。圣寿院有专供香客临时落脚的寮房。在奉闲和尚的安排下,四人经过整整一天的鞍马劳顿后终于在圣寿院住下。

苏洵让苏轼代表四人再去拜见奉闲主持,表达诚挚的谢意。

在圣寿院的禅房,苏轼再次得见奉闲和尚。

苏轼躬身一礼,诚心诚意地说:“多谢奉闲大师今夜能够收留我等。家父特意令我过来再次向您当面道谢,感激不尽。”

奉闲和尚慈和一笑:“阿弥陀佛。苏施主无须客套,快快请坐。我观施主高颧阔脸,紫瞳烨烨,非一般人。且四位施主皆与我佛有缘,特别是苏施主你,佛缘最厚。”

苏轼被奉闲和尚的一句话就激起了兴致,内心暗赞其佛门法力高深。苏轼正冠庄重地说:“奉闲师父慧眼如炬。我阿爹师事蜀地出身的云门宗四世高僧圆通居讷,是其皈依弟子。我阿娘亦系优婆夷。我弟弟也是笃信佛教,乐意于做佛教功德善事。还有这次随行的二饼,还俗以前更是佛门行者。至于我自己,对于佛家亦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去年上元节益州城灯会期间,我游大慈寺时得见文雅大师惟庆、宝月大师惟简两位法师。两位法师的超凡气度、博学多闻和虔诚书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惟简,因为都姓苏,又都是眉山人,我认其作宗门兄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