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安葬风波105(1 / 2)

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八日,程夫人不幸病逝于益州眉山县江上宅,享年四十有八。

噩耗传到京师,苏洵在万分悲痛之中携刚刚考取进士功名的苏轼与苏辙匆忙返蜀服丧。二饼在离开京师前将消息告知林希,请林希帮忙转告欧阳修,二饼相信欧阳修能够帮忙处理好苏洵三父子仓猝离京后朝廷相关手续的办理。

《论语·阳货篇》孔子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当父母去世的时候,古代官员们就要回家奔丧,并且守孝三年,即丁忧三年。其实准确的说是27个月。不过三年丁忧在历朝历代中,并没有严格执行,直到北宋仁宗朝时期才首次成为中国历史上普遍实行的政策。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满足官员尽孝,而出台系统政策的王朝,其背后一定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宋仁宗一生恪守其父宋真宗和辽国签署的“澶渊之盟”,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相对和平时期。北宋朝廷只需要把国家重心放在内部治理上,这就为三年丁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仁宗朝是中国科举制度大力发展的时期。选官体系的稳定发展,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大批有当官资格的人才。人才必须流动起来,这样官场才会有新的血液和新的思想涌入。官场资源僧多粥少的问题也同时需要解决,于情于理于法,三年丁忧便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六月中旬,二饼一路护送着苏洵三父子快马加鞭终于赶回眉山江上宅。由于赴京赶考,导致苏洵三父子未能得见程夫人最后一面,皆是悔恨交加、伤心欲绝。

特别是苏洵,当其见到程夫人遗体的刹那,已然面如死灰。自己和程夫人相知相爱的这30年,如同浮光掠影般在苏洵脑海中飞速闪现。

19岁的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18岁;20岁的苏洵终日嬉游,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22岁的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程夫人生长子苏景先;25岁的苏洵始知读书,程夫人生次女,亦是早夭;27岁的苏洵发奋读书、立下壮志,程夫人生幼女苏八娘;28岁的苏洵在家继续发奋读书,程夫人生次子苏轼;30岁的苏洵第二次科举不中返回家中,继续闭门苦读。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程夫人哀痛欲绝;31岁的苏洵游学各地,程夫人生幼子苏辙;37岁的苏洵再次离家出外游学,独留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39岁至47岁的苏洵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这是苏洵陪伴程夫人最多的时光。这期间唯一的不幸就是幼女八娘在舅父(公公)家遭受虐待忧愤而亡,程夫人自此落下病根;48岁的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与程夫人依依惜别;49岁的苏洵在京惊闻程夫人病逝的噩耗,现今正目光涣散地瘫倒于程夫人遗体面前。

程夫人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千古贤妻和千古贤母。

“噗!”苏洵突然喷出大口鲜血,直接昏死过去。

“阿爹!”“官人!”“公爹!”“阿郎!”阵阵惊呼声骤然四起,整个苏家瞬间乱成一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