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 王氏书楼108(1 / 2)

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朝廷将益州再次升格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为成都府路,治所照旧。宋朝时期是成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兴旺的时期,其经济地位在国内很高。

苏轼第二次出蜀,由于携带女性家眷和襁褓婴儿,全家人商讨一致后选择走水路。

眉山江上宅就位于波涛滚滚的岷江边上。岷江为眉山人提供了上成都府和下嘉州(今四川乐山)的黄金水道。沿着这条黄金水道,经过嘉州,折而东下,通往戎州(今四川宜宾),从岷江入长江。而后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乃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荆楚。

在行路难的古代,远行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苦差事。远行的最佳选择,无非坐船,尤其是顺流而下。

十月六日,苏氏一家包船来到眉山下游的嘉州。从成都府路的嘉州到荆湖北路的江陵府,其间水路约1000多公里,苏家船只足足行驶了两个月时间。这是一条美景迭出的出蜀线路,沿途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一路留下了苏洵三父子的脚印和诗行。

嘉州,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的地带。在这里,三江交汇,青衣江汇入大渡河后,东流约五公里,一头扎进岷江。源远流长的青衣江,波澜壮阔的大渡河,波光粼粼的岷江,三江汇流于“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今乐山大佛)脚下。

凌云大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就矗立在三江汇流之畔。凌云大像头与山齐,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像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像右侧有一条九曲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

船只驶过凌云大像时,苏轼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当晚,苏家船只选择在嘉州犍为县靠岸登陆。犍为是嘉州下游岷江之滨的一座小县城。这座城市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汇地带,向来是兵家要地,拥有丰富的盐、铁资源,又有“金犍为”的美称。

犍为既因地处群山之间而偏远,又因岷江沟通而四通八达。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不少文人墨客,都在犍为有过或长或短的停留,并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诗篇,犍为也因这种文化浸润而孕育了崇文尚教的传统。

苏家当晚宿住在犍为县城。翌日凌晨,留下二饼在县城照看家眷,苏洵父子三人直奔位于玉津镇北、岷江边畔的凤凰山而去。

凤凰山形如展翅飞凤,势甚雄特,为县城屏障。山麓某处,有一石,当地人呼“凤鸣石”。

苏辙二话不说,冲上前去“哐哐”就是几脚,欢呼雀跃地说道:“阿爹,哥哥,果然踏之铿然有声,不愧美其名曰‘凤鸣石’!”

苏洵和苏轼相视一笑。是啊,转眼苏辙都二十一岁了,可在他们眼里,苏辙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