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回 太白祈雨123(2 / 2)

在宋代,祈雨是常有之事。既然是为了百姓,皇帝很快就下旨恢复太白山神为神应公。

接到圣旨的第二天,三月初七,凤翔知府宋选率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众府官斋戒沐浴后举起威严的画龙祭旗,带上丰盛的祭品上山,连同闻讯而来自带香烛的当地百姓们一起登顶太白山祈雨。

太白山是世界唯一一座集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名山,其中又以道教最负盛名。太白山道教历史悠久,被誉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一洞天。主峰拔仙台下,脉分四麓,各方均有小径会登绝顶,道教宫观庙宇分布于道路两旁。全山共有道教庙宇一百零八处,其中尤以“拔仙台”最为著名。传说当年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在此封神点仙,共封365座尊神,几乎涵盖了中国神仙界所有神灵,姜子牙也成为太白主神。

太白山神仙道,从下板寺到拔仙台,一手牵着凡间,一边连着仙界,经会仙坪到拜仙台、天圆地方、小文公庙、大文公庙,过大爷海、万仙阵到达拔仙台,虽然有长达16公里的路程,但却只有999米的海拔落差。

众人浩浩荡荡登上拜仙台,便止步不前,此处正是老农口中的道观龙塘之所在。

拜仙台上画龙祈雨的仪式布置妥当以后,在知府宋选的授意下,苏轼先是宣读了圣旨,重新封太白山神为神应公,然后大声诵读自己提前写好的《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其实宋选对于选用苏轼的这篇祈雨祝文是有一些疑虑的。整篇文章读下来,苏轼都在振振有词地和太白山神讲道理,与其说是一篇祈雨文,不如说是一篇责问令其下雨的公文。宋选也是思虑良久,折其文采,最后为了不打击到苏轼初入官场为民请愿的积极性,才最终同意纳用。

万众瞩目之下,苏轼一袭白衣屹立于拜仙台上,黄色神龙祭旗迎风猎猎作响。焚香过后,苏轼昂头望天放声大诵:“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

此刻,在场众人都被苏轼的诵读声吸引。包括苏轼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曾有丝毫察觉,苏轼黄庭处沉寂多年的紫金色天砚异丹再次猛地震荡,几乎是瞬间连震三下。由于速度太快,仿佛没有任何震动一般。

此时,一股玄之又玄,非人力意识可以感知的气息刹那由拜仙台瞬移至拔仙台。那股气息在太白山巅直破云霄冲入天外。

原本烈阳普照的万里天空,忽然间一道白日闪电突兀地划破天际。紧接着,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声如同巨兽般咆哮,仿佛要让这个世界再次陷入混沌。

电闪雷鸣间,雨滴如箭砸向大地,激起层层叠叠水瀑。迎接暴风骤雨的是太白山拜仙台众人歇斯底里地奋臂高呼,众生狂呼汇成的声潮竟能隐隐与天雷暴雨之音相抗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