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读书的快乐(2 / 2)

因为他们三个孩子的年龄还太小,拉斯维茨教得比较粗浅,但齐格弗里德总能从他这里学到有用的知识:“库尔德叔叔,所以《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鹦鹉螺”号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基于当前技术现状的推测吗?”

拉斯维茨已经对齐格弗里德超越年龄的知识储备习以为常了,而且很欣喜他能这么快联想到其他科幻作品:“是的,小齐克。相较于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在《气球骗局(TheBalloonHoax)》中瞎编的乘坐热气球在75小时内横跨大西洋,儒勒·凡尔纳更强调幻想的基础是逼真,他在1864年看到了美国内战中“亨利”号潜艇的故事,从而获得了灵感。之后他又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深入研究,把对未来潜艇技术的推测,结合一些异国风景和各种海洋生物,才创作出《海底两万里》这本优秀的科幻小说。他设计的“鹦鹉螺”号潜艇并未超出现实中科学理论的边界,他的作品在天马行空的场景下总是蕴含着迷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齐格弗里德继续举一反三:“那如果把大海换成天空,用一个巨大的飞行器替换掉潜艇,那或许也能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这是个好主意,自从1783年法国人孟格菲兄弟发明了第一个热气球,这100多年来飞行器的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1884年法国人雷纳德(CharlesRenard)和克雷布斯(ArthurConstantinKrebs)制造出可完全操纵飞行的飞艇“法兰西”号,证明实用的飞行载具已经不是遥远的幻想了。”拉斯维茨兴奋的描述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就像凡尔纳把小小的“亨利”号潜艇想象成神奇的“鹦鹉螺”号潜艇,齐克你也可以把尚且简陋的“法兰西”号飞艇想象成巨大且先进的飞行器。”

曼弗雷德听到飞艇后也有了精神:“奥托叔叔以前给我讲过飞艇的故事,他几年前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曾经乘坐过飞艇。飞艇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气囊,气囊底下有用来控制方向的三角形风帆和提供飞行动力的螺旋桨。他就站在气囊下的吊篮里,可以操纵飞艇飞行。我觉得有关飞艇的科幻故事一定会非常吸引人的。”

拉斯维茨很高兴能引发这些孩子的兴趣,又鼓励道:“好的科幻故事不仅能让读者觉得有趣,或许还真的能促进技术发展,比如法国就是当今最重视潜艇的国家,全世界第一艘配备鱼雷的潜艇“电鳗”(Gymnote)号是法国人造的,全世界第一艘实用的海军潜艇“古斯塔夫·泽德”(GustaveZédé)号也是法国人造的,我觉得这就是受了儒勒·凡尔纳和《海底两万里》的影响。”接下来他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故事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并分享当下的各种科幻故事,借此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

齐格弗里德很享受上课带来的福利,因为他可以正大光明的看书了,尤其是看那些拉斯维茨教授推荐的科幻作品,可惜在1896年这个时间点,目前已出版的科幻小说并不多。齐格弗里德看的最多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不仅有他比较出名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从地球到月球》等;也有他不太出名的《太阳系历险记》《环绕月球》《购买北极》《蒸汽屋》等。

曼弗雷德和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也都很喜欢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总是缠着齐格弗里德,要他念给大家听。曼弗雷德特别喜欢有关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的三部作品,其中涉及武器研发或太空探险的内容都很戳中他的爽点。

不过给小孩讲故事是比较累的,因为他们会不停的提出各种奇怪问题,齐格弗里德有时候念得累了,就会故意把手上的书换成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因为这是那两个孩子最害怕的科幻小说,他们只要一看到齐格弗里德翻开它,就会马上找借口溜掉。每到这时候,齐格弗里德就会一边享受着欺负小孩的快感,一边偷偷拿出马克·吐温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翻看,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在阅读这本穿越界鼻祖作品时,都会怀着一丝朝圣般的敬意。

就这样在每天学习和看书的日子里,时间很快跨进了1896年8月。这天齐格弗里德在午后的阳光下看着一本新书,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曼弗雷德和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已经去睡午觉了。突然他的【空骑系统】自动跳出,在界面上多出一个纪念碑造型的图标,旁边有一行小字【风碑——救人即救己】。点进去后,他在【风碑】的列表里看到一个名字“奥托·李林塔尔”,他名下的条目里写着“1848年5月23日出生”,后面还有一段文字却被一条横线划掉了,仔细分辨之下是“1896年8月10日去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