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西地区很普遍很常见的地形(1)(1 / 2)

李云龙派出侦察部队之后,马上召集各营营长开会,孔捷所部也在召集范围内。

人员还没到齐,旅部通讯员和决死四纵侦察科长倒是先联袂而来。

旅部通讯员通报,鬼子板田联队已沿山间大路推进到距离苍云岭约15公里的荞和村,先头部队并没有在荞和村停留,仍在一路急进。按板田联队行军规律,旅部判断其联队部今晚应该在荞和村宿营。明日上午,板田联队将可抵达苍云岭一线。旅部要求新一团加强前沿侦察袭扰,连夜构筑苍云岭主阵地防御工事。并与友邻部队决死四纵取得联络,协调整个防线的设置和防御战术。

旅部通讯员传达完旅部命令之后,快速离去。

决死四纵侦察科长走上前来,与李云龙相互寒暄。此时新一团干部均已来齐。李云龙见人已到齐,就地在指挥部展开地图,与决死四纵侦察科长及本团干部一起,研究当前态势,商量防御事项。

整个苍云岭一线当前态势,是板田联队沿山间大路急进。这条山间大路到了苍云岭这一区域,先抵达苍云岭右边绵山一线。然后向右转约90度,沿着绵山山脚蜿蜒大约3公里,向苍云岭而来。这3公里范围之内,有从绵山上延伸下来的多处深而宽的山沟,大路蜿蜒进这些山沟之后,在狭窄处由几座小石桥跨过这些深沟。大路一直延伸到苍云岭和绵山之间的一处山沟中,跨过一座山溪上的小石桥后,再向左转约70度角,沿着绵山山脚,由此进入根据地腹地。

绵山没有苍云岭高,也没有苍云岭陡峭。但整个山地顶部比较连续也比较长,有3公里左右,延展到右侧山岭伴峰的山坡山脚,范围还要广一些。绵山山势较缓,山顶到大路的距离在4公里以上,所以绵山阵地对这条山间大路的控制力度较弱。绵山的后面则是连绵的山头,所以绵山方向不是敌人好的突破方向。但它防线比较长,纵深也不好运动。所以总部让决死四纵一部7000余人守这一段防线。

苍云岭方向则正好与绵山相反。

苍云岭及其伴峰都比绵山更为陡峭。虽然70度转弯进了绵山与苍云岭之间山谷的山间大路与苍云岭隔了一条深沟,但苍云岭山腰处设置的火力点仍然可以直接封锁大路。而苍云岭后面,是地形平缓的一片开阔地。板田联队一旦突破并占据苍云岭,进出根据地腹地将毫无障碍。板田联队不但可以从苍云岭方向一路杀进根据地,还可以迂回包围决死四纵。

苍云岭左侧伴峰再往左,却又是连绵的大山。特务营防御到这个位置之后,整个防御正面宽度已是足够了。

所以苍云岭是整个防御面的关键节点!这里被突破,整个防御将不复存在!因此总部把战斗力更强的新一团放在这个位置上。

李云龙和决死四纵侦察科长沟通了下,因为山间大路沿绵山山脚转向根据地腹地,这段路跟苍云岭还隔着沟,所以这个两军结合部由决死四纵负责,新一团对深沟对岸的大路进行火力封锁。

对于板田联队在我防御阵地前展开的方式,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因为日军很清楚八路军没什么像样的炮兵,仅有的几门炮也只有少量的炮弹,根本没有对敌进行火力封锁的能力。同样的原因,八路军也没有冲下山头险地打平地野战的能力。所以日军最大的可能,就是把5个大队沿绵山苍云岭一线展开,攻击重点放在苍云岭。但其他方向,包括绵山方向和苍云岭伴峰,也必定不会放弃攻击,会以持续压力牵制八路军兵力,防止这二个方向的八路军增援苍云岭。

双方商定,所有山间大路上的石质小桥,全部炸毁!在迟滞敌人推进的同时,尽量减弱敌人机动作战的能力。

商量好两军防御以及结合部的安排,又与李云龙确定了两军联络方法,决死四纵侦察科长当面问起了李云龙:

“李团长,我看到你部大量装备了一种非常新式的步兵炮,那是咋回事?方便说一下不?”

李云龙一咧嘴,说道:

“嗨!那哪儿是什么炮,那叫榴弹枪!弹头威力也就跟一颗手榴弹差不多。”

“那威力也很可观了。李团长可以让我试射一下吧?”

“嗨!这战前环境复杂,又有敌情,打起来怕是不好吧。等战后有机会,我来安排,让老兄打个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