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朱嚣张?朱校长!32(1 / 2)

根据朱由桹的打算,这邸报的发行,就暂且按照五日一次的频率。

这第一期邸报,朱由桹力求在正月初五之前,就制作完毕。

其实,大明朝本来就有邸报,通政司就算是专门出邸报的部门,拥有专门管理邸报出版发行的职责。

这邸报,又称邸抄,既然有“抄”这个字,至少说明其原本有很大一部分,就都是由人手工抄录的。

不过,到了崇祯年间,邸报便已经基本上从原来的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发行规模也稍大了些。

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朱由桹,还是觉得这旧邸报的发行规模,仍然不够大。

朱由桹想要的邸报,自然不是原本的旧邸报,那种邸报发行量少,而且受众狭隘,只有少量的官员、士绅去阅读。

这新邸报,在朱由桹看来,应当扩大发行量,扩大受众,成为广大官吏、学者、识字平民都能够阅读的报纸。

虽然这年头的人识字率很低,但朱由桹觉得这还是有必要去做,他认为这事情有关他的大棋,乃是为长远考虑之举。

按照朱由桹的意思,这第一期邸报上面的内容,主要就是吹嘘他朱由桹在凤河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以及今日他在大朝会上放言“三年灭虏”的豪情壮志。

显然,今日一早,在大朝会上的那一番话,在朱由桹看来,是很好的宣传材料,可以向天下士民体现他这位大明天子的抗虏决心。

朱由桹自以为,不同于这些和皇帝比较熟、读书比较多、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朝廷官员,那些和皇帝比较生、读书比较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市井百姓,在听闻当今圣上在大朝会上的这一番“三年灭虏”的豪言壮语之后,肯定便会有更多比例的人能够受到鼓舞,然后大大提振保家卫国、抗虏复明的决心。

这样,也就不枉费他的一番苦心。

……

除了发行邸报进行官方宣传之外,在接下来的一二个月之中,在朱由桹的领导下,朝廷做了许多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北伐有关的,毕竟,朝廷现在是在全心全意地为朱由桹的北伐做准备。

这些事情之中,便有正式建立军校这一事情。朱由桹也不太确定,这是否能够算做是北伐准备活动的一部分。

总之,朱由桹认为他的军队在经历了实战之后,已经是时候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自然人青年才俊,来当做军官苗子好好培养了。

朱由桹对于收服主时空历史上的名人,有点兴趣,但兴趣总归不算是很大。

他非常信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

所以,他更感兴趣的,还是自己亲自从基层提拔培养人才,朱由桹认为这样的人才,对他的忠诚度会更加高。

等到六七年后,在绝对忠诚的海宋人消失之后,他们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经过斟酌考虑之后,关于所建立军校的名字,这一回,朱由桹终于没有再选择尊重传统,起个广州武学之类的名字。

他直接了当地将军校的名字定为“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官”。

朱由桹打算,在这个正月,便把第一期学生给凑足,人数初步定为二百五十,主要是从他的二万近卫军中挑选,再辅以少量将门子弟。总之,这些学生,必须要足够以百里挑一称之。

虽然“二百五”这三个字常常被用来骂人,但朱由桹并不在乎这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