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勤勉刻苦朱由桹35(1 / 2)

曾经,朱由桹给广州的工匠们,定了一个小目标:在一个多月内,搓出来一千把燧发枪,以及配套的套筒刺刀。

但这个目标最终没有实现。

有了这个教训,他自然也不会异想天开地要求这帮工匠,同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给他手搓出来二三万把带套筒式刺刀的燧发枪,来满足他的三万一千近卫军的装备要求。

朱由桹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不能让他的近卫军,全部跑步进入排队枪毙时代。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一部分近卫军,先进入排队枪毙时代。

这六个卫的禁旅,在朱由桹的心目中的地位,显然是有高低之分的。

地位最高的当然是羽林卫,这是近卫中的近卫,精锐中的精锐。

其次,便是期门卫了。

羽林卫士兵都是骑兵,远程武器主要是弓箭和轮燧手铳。

那么,这率先跑步进入排队枪毙时代的好事情,就落到期门卫的身上了。

被集中于广州的大批工匠,虽没有完成朱由桹给他们定下的小目标。

但在海宋人工兵,或者说海宋人工匠的倾囊相授下,他们也快速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基本掌握了燧发枪和套筒式刺刀的制造,制造出来了一些合格的燧发枪和套筒式刺刀。

朱由桹相信他们以后的手艺会越来越精湛,手搓武器装备的速度也会加快一些。

只要继续让处事公平,清正廉洁的海宋人管理他们,保证他们的待遇,或许其中还会出现一些创新型人才。

不管上面人发布的命令的是什么,都是需要下面人执行好,才能够变成现实。

不同于忠诚程度和靠谱程度参差不齐的自然人,绝对忠诚于朱由桹的海宋人是优秀的命令执行者。

既然朱由桹让海宋人工匠将技术向自然人工匠们倾囊相授,他们就一定不会藏私。

但这些海宋人工匠,无论如何也不是自然人,因此他们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却不会有自然人所可能具备的创新能力。

这是他们的缺陷所在。

……

“东征军主力班师之时,会把配装的燧发枪和刺刀带回。

再加上你们最近制作出来的这些玩意儿,依朕看,就足够配装期门卫六千人了。

所以,之后,你们的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火绳枪上。

必须保证火绳枪的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因为火绳枪质量问题,而导致的炸膛事故。”

永历元年正月的某一天,朱由桹在视察军器局时,向军备总管刘乾星指示道。

这军备总管,是朱由桹新发明的官职,负责全权管理近卫军武器装备的制造。

如此重要的职务,朱由桹当然要任用可靠的海宋人。

这“513号”刘乾星,乃是海宋初始六营之一的工兵营营长,海宋初始七将之一,是有着足够管理才能的。

他自然可以胜任军备总管的职务。

“好叫皇帅知道,自从微臣担任这军备总管,一向资金充沛,这工匠的待遇便得到了有力保证,他们干起活来也都是认真卖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