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粮草73(1 / 2)

本来,在武元晟率领的期门卫、豹韬卫大军之中,由随军辅兵和随军民夫所携带的粮食,是足够维持颇长时间的,但架不住要接济郝永忠这类的湖南本地明军。

于是乎,在进入湖南之后,近卫军不仅几乎收不上来粮食,而且粮食支出还扩大,此消彼长之下,粮食当然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可即使如此,朱由桹还是决定对湖南明军慷慨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在他看来,接济这些湖南明军粮饷,是对他们进行控制的第一步,同样也是颇为重要的一步。

反正有相对富庶的广东作为老巢,朱由桹手中其实也不是很缺粮食。

对于粮食这种战略物资,朱由桹向来是极其重视的,自登基之日起,他便开始想方设法命令官府去囤积粮食。

首先,在忠诚可靠的海宋人管理和监视下,大明广东官僚系统的行政效率,在总体上来看,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在粮饷征收押送过程中,各级官吏趁机中饱私囊的机会也减少了许多,朝廷得以支配的粮饷数量,获得了增加。

其次,早在去年刚登基没多久,朱由桹便派遣林察等人率领船队前往安南、暹罗等地大批量购买粮食。

最后,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朱由桹对广东囤积居奇的大粮商进行了重点打击,不仅把粮价强行稳定在了正常水平,而且还收缴到了大量粮食。

当然了,广东所囤积粮食的多少,其实相对来说还算不上最关键的问题。

能够有多少粮食运输到前线,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为了向前线运输粮食,朱由桹早已经开始效仿古之帝王隋炀帝,下令在广东大肆征发徭役,哪怕除去随军民夫,整个广东各府之中,为了运输粮草而被动员起来服徭役的民夫,就算没有百万之众,几十万人也是有的。

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去为朝廷服徭役绝对是血亏的买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自身一无所得就不说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累死病死在路上,才是最糟糕的。

家中男丁多的还好,即使因徭役而死一个男丁,但这个家庭总归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若是家中男丁少的,顶梁柱因为官府的徭役而白白死去,那这个家庭,可就真得彻底完蛋。

况且,虽然有一些海宋人对官员们进行管理和监视,但他们肯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于是在大明朝的一些喜欢搞事情的官员的运作下,难免会出现对百姓层层盘剥、层层加码之类的事情。

到了最基层,就表现为,一部分百姓,从毫无公平正义可言的官府处,受到了根本无法承受的压迫和剥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

大明原本的旧军队,也就是现在改编而成的地方军,显然并没有朱由桹过去所评价的那么费拉不堪,在留守广东的近卫军的主导和带领下,他们在镇压造反“刁民”这方面,还是挺得心应手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严刑峻法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刁民们”的遭遇是多么的不公,是怎样迫不得已的一种官逼民反,敢于率领百姓造反的“刁民头目”,在叛乱被朝廷镇压后,定然是会被秋后算账,以儆效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