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友军”85(1 / 2)

区别于青壮男丁较多的主力作战部队,郝永忠部的老营,主要都是些当不得打杀的非战斗人员,比如兵丁家眷、负责后勤辎重的厮役之类的。

作为一个老行伍,郝永忠当然明白,若是只瞧老营中厮役之类后勤人员的话,因为其可以为主力作战军队提供一定程度的后勤保障,或许还可以说有些价值。

但是老营中类似兵丁家眷这般,尤其是兵丁家眷之中的老弱妇孺,对于己部军队作战来说,就的确是一种很大的拖累了。

主力军队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还必须要花费相当多的兵力和精力,去看管照顾没有自保能力的老营家眷,这肯定是会对作战产生不利影响。

况且,若是防备不慎,老营被敌人偷袭,对于主力作战部队的军心士气也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事情,在农民军作战的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次,无论作战的对象是明军还是清军。

远的不说,只说前年四月下旬,大顺军便是被是在湖广蕲、黄一带,被追击的阿济格部清军攻入了行军速度相对缓慢许多的老营,许多顺军将士的家眷被清军俘获,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被俘虏,甚至连原本为了东下江南好不容易才收集到的大量船只也都没了,李闯王这才不得不另谋出路,改变进军方向,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然后,没过几天,便有了九宫山之事。

老营被袭,再加上紧接着的闯王意外身亡,使得当时的大顺军军中弥漫着沮丧和绝望,郝永忠对此印象十分深刻,毕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正趁机抓紧进行“以下犯上”的准备工作呢……

另外,对于这些兵丁家眷来说,如同流民一般,拖家带口地四处流窜迁徙,相比于定居一处,生活条件定然会更加艰苦,因为病饿等非正常因素死亡的人也会更多。

总之,这些老营家眷随军对己部军队带来的不利因素,郝永忠都是心知肚明的。

按理说,他应当把老营家眷安置在一个稳定安全的后方。

但问题是他哪里有稳定安全的后方?

就是说这湖南吧。

不仅湖南本地的官绅百姓对他郝永忠这帮“闯贼余孽”恨之入骨,而且周围诸如曹志建、刘承胤、黄朝宣之类的本地“老明军”军头,也对他们这些“新明军”虎视眈眈。

郝永忠虽然已经归顺了大明,麾下将士们,也摇身一变,自顺军变为了明军,但他还真是信不过自己的那些“友军”。

在何督师没有能力和威望,去压服湖南本地各路军头的情况下,湖南简直就可以看做是一个丛林,或者说是一个蛊盆,盘踞各地的军头,之间的摩擦、冲突,乃至大规模火并,实在是不少见。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郝永忠可以十分确定地判断:若是己部的老营辎重,被安置在一处地方,防备不严,肯定会有觊觎自己的“友军”前来偷袭抢掠。

话说,郝永忠之所以在粮饷不足的情况之下,也要把自己的部队规模,保持在一个相当庞大的地步,其实同样也是出于防备“友军”的目的,毕竟,军队人多势众,明显就会更加不容易被“友军”吞并。

郝永忠的那些“友军”们,显然也是这么想的……

就是这样,湖南本地各地军头,把大量心思都放在提防“友军”上面,别说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抗击清军了,他们相互之间不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已经值得何督师和朱皇帝烧高香了。

总之,在郝永忠看来,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随军带着老营家眷,对军队行军作战有着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