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解决各个朝代的难题25(2 / 2)

“敢问上仙,百姓如何才算过上好日子?”

秦始皇听到了具体的目标,想继续问道。

可惜的是,林晨每天只能向一个观众发送两条信息,因此不管秦始皇发送什么,他都只能看不能回。

一直没有打赏的汉武帝,没过多久,也给了林晨打赏,并且询问如何避免外戚干政。

如何避免外戚干政,看到这个问题,林晨也是愣了一下。

说起来外戚干政好像是汉朝的特色,此后的历朝历代,纵然有太后临朝听政,可外戚权利始终没有那么大。

后来到了明朝和清朝,几乎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汉朝少年皇帝很多,皇帝登基的时候,年龄都还小。

太后听政成为了惯例,太后最信任的人,自然是自己的娘家人,外戚干政难以避免。

可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官员的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推广之前,先秦以前的时期都是世卿世禄制度。

说白了就是世袭制度,你以后能干什么,基本取决于你爹干什么。

至于战国秦朝,各国基本都是军功制度。

当然军功制度,只是给了底层人向上爬的机会,真正的高官厚禄和普通人还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汉朝使用的事察举制度,也就是由官员到地方查访有那些人才。

除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制度,还有就是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

这就导致,门阀世家之间互相推举。

魏晋南北朝,为了拉拢这些门阀世家,实行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随着隋唐时期,科举的出现,让九品中正制度崩溃。

此后科举知道,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了官员绝大部分出自科举的情况。

在汉朝有能力读书的,基本都是世族,他们把控着知识的传播。

如果不任用外戚,朝政很容易被世族大家把控。

唐朝之后,世族几乎绝迹。

恰巧这个时候造纸术得到极大的提升,印刷术也逐渐成熟。

这让世族彻底失去了文化传播的优势,一些寒门子弟(不是普通的百姓或者贫民),有了崛起的机会。

不解决选拔官员的制度,最终只能引入外戚。

可汉武帝的年代,造纸术还不成熟,印刷术也没有普及,知识还是被门阀世家把控。

思索了一番之后,林晨将自己的想法高武了汉武帝。

最后还贴心的给了介绍中国四大发明的视频。

“真是当局者迷,如此简单的道理朕居然没有想到。”

看完了林晨给的原因分析,汉武帝又看起了介绍四大发明的视频。

“哈哈哈,让寒门子弟甚至普通百姓都能读书,小皇帝登基,皇帝可以任命托孤、摄政大臣,如此一来外戚干政的问题便解决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项发明,汉武帝只是看了前两种,便有了解决官员选拔的办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