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幕间① - 书架精灵如是说(1 / 2)

凡人的认知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概念。

首先来举例吧。

“从墙角的书架传出了不属于任何东西的陌生说话声,你除了视力外的所有感官都觉得这声音就是来自墙角”。

你看,墙角的书架,这例子很眼熟,很好理解吧(主要是指墙角和说话的部分)?好了,假设这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人(我们可以象征性地叫他亚当,如果你是个女权主义者那我们可以叫她夏娃,当然如果你自称对近亲婚姻有兴趣或者民族自豪感高涨或者两者皆有那我们也可以再多照顾一些你的权益说他/她是伏羲或者女娲。我对此做了一些考虑和研究,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遇到了这个例子的情况,但又迟迟找不到原因,那么世界上的第一个书架精灵就会在不久后诞生,然后就是万物有灵论,再然后就会有世界上第一个多神教。而他,亚当,自然会变成这个多神教的教主,大祭司,或者先知——怎样都好,反正他会被万人景仰,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书架精灵的人。

或者起码是因为亚当这么觉得,而其他人也相信了东奔西走广而告之自己遇到了精灵的他。

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如何呢?

实际上这一切的开端都只是因为亚当是个不切实际的同时脑子也不好使的蠢材(或者眼睛跟耳朵不好使),所以才会想出书架精灵这种骗小孩子的东西。

——当然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

不过呢,出于连贯性考虑,接下来还是继续用亚当和墙角的例子好了。

“从墙角书架发出的神秘的说话声”。无论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个墙角有一只书架精灵(实际上现在并没有什么书架精灵这种听起来就很可爱的东西,我深感遗憾),“说话声”本身总归要有个来源。

也就是说这个现象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至于到底是什么比书架精灵更可爱或者更可怕的东西躲在墙里面说话,还是亚当的大脑出了问题所以出现了幻觉——这种事可不好说。没办法,我不是亚当,也编不出书架精灵的传说,所以只好说自己不知道呢。

总之,如果我们把这个情况看成是亚当虽然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认知到了从墙角发出的声音,并决定把这种声音称作“书架精灵”,这么一来又如何?亚当那不好使的脑子看上去有没有变得好使一点?

书架精灵是子虚乌有,但声音本身不是,而亚当只是给它起了那个名字——就是这么回事啦。

在之后的年岁里,在世界上第一个多神教分崩离析的一千、两千或者三千年之后,当人们发现了书架精灵在脑子没那么不好使的他们眼里又是什么的时候,亚当总不会被后人们当作是什么贻笑大方的蠢材吧?不,不止如此,说实话,我觉得未来的人们还是会把这种声音的正体叫做书架精灵,而且会继续把亚当(如果他没有因为什么理由先被人忘记)当作第一个发现人在教科书里印上大名。

那,说了这么多,教训是什么?大部分传说或者文字论述都有层层递进精炼无比的一两条教训在结尾等待读者,这次也没有例外。

没错,“重点不在正确与否,而在于发现与否,传达与否”——换句话说,一往无前的愚蠢好奇心和过剩的表达欲是无上的优良品质。就是这样了,这也正是凡人的强大所在(或者它们这么觉得)。

不知道各位想的是不是和我差不多的东西呢。

另外,由于唯二的听众都在昏睡着做美梦,所以我只好像上面那样自问自答。

真可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