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章 南阳卧龙诸葛!(2 / 2)

采买马车一辆、牛车一辆、牛一头、挽马五匹、战马两匹林林总总仅仅是交通工具就花费了200多两白银。雇佣护卫花费倒是不多,一共也就才花费不到10两。

艾不易和徐庶一人骑着一匹战马,一前一后护卫着马车和牛车往南阳郡宛城西卧龙岗驰去。

尤其是艾不易,春风得意马蹄疾。

恨不得一下子飞跃到卧龙岗,和三弟亮亮一起吹牛皮,侃大山,顺便也整出个卧龙岗艾、徐、诸葛三结义。

---分割线---

...

博望县就在南阳郡,距离诸葛亮的居所宛城西卧龙岗茅庐并不算太远,大约是25公里上下。

艾不易已经让徐庶派人探明诸葛亮果然在南阳郡,并且在宛城西郊的卧龙岗上筑茅舍垦荒种地,过起了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

说起来,徐庶带着老母南下荆州避难,还有诸葛一家南下荆州避难,还真和曹操有脱不开的关系。

去岁,曹操仓促南征徐州,钱粮不支之下,只能就粮于徐州当地,为振奋军心,纵容曹军高举屠刀屠城劫掠财物,借为父报仇之名图谋徐州。

诸葛一族的老家就在徐州琅琊,诸葛家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士族,自是有信息渠道提前获知曹军血屠徐州的消息,为了躲避无妄之灾的兵祸,诸葛一族便抛弃老家、祖宅收拾马匹、细软南逃,为了避免被一锅端,还分头逃难。

诸葛瑾带着寡居的年轻庶母和舅父逃亡于扬州方向。

诸葛亮和其两个未嫁人的姐姐随其叔父诸葛玄,从琅琊老家一路向南投奔荆州牧刘表处。不久,诸葛玄病死,诸葛亮便北上至南阳郡治所宛城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

诸葛亮选择南阳,是因为此地适宜耕读。

南阳郡的治所宛城是当时荆州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宛城周围地势平缓,沃野千里。

卧龙岗是位于宛城西郊的一条南北绵延的荒土岗,离宛城仅有7里许。

这里既较偏僻又交通便利。

对于自小生长于北方又熟悉北方生活、生产方式的诸葛亮来说,将其作为耕作居住地是再好不过了。

总之,南阳卧龙岗是一条平缓的荒土岗,适宜垦荒种地,同时又远离喧闹的城市,又是一个专心读书的好地方。

诸葛亮选择南阳其二是因为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以诸葛亮的战略眼光,明显能看出来,此时军阀割据,战火不断,南阳正好位于许昌和襄阳之间,处北方诸侯曹操与南方诸侯刘表两大势力相互争夺的缓冲带。

宛城又是刘表统辖下的荆州北方大郡南阳的治所。

常言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又是最安全的地方。

诸葛亮此时年纪并不大,但他认真分析当时天下局势之后认为,南阳宛城表面上看似乎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离曹操的住地许昌太近了,实际上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北方有势力强大的袁绍牵制,曹操尚不敢轻易大举南进。

...

---分割线---

建安元年,四月初三。

宛城西十里卧龙岗,一处竹林遮掩的草芦之中,有一个身高九尺、面如美玉、剑眉星目、相貌平平无奇的十七岁青少年正在苦思冥想灌溉之法。

这青少年正是诸葛亮,他手里摆弄着因缺水导致脱水晒死的稻谷苗。

诸葛亮尽管有着非人的智商,但毕竟只是种过一年的地,对于书上记载的务农要术也是半信半疑。

诸葛亮拿出自己的手抄,反复琢磨那些老农经验论点和书上记载的务农要术,到底是老农实际经验有效?还是前人记载的经验更有效?这些没有人直接告诉诸葛亮答案。

诸葛亮自己动手,尝试解析那些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老农的实际务农经验,非要弄出个广济世人,通俗易懂农务之学出来。

同样是水,为何天上降落的雨水,呈现热性,稻谷苗容易缺水导致脱水晒死。

难道,灌溉浇水最适宜用地下之水?可以呈现阴凉特性,故尔稻谷苗受水滋补,能茁壮成长。

只是这南阳地势平缓,但地势依然悬高于河道之水,修建水渠颇为不易。采取人工引水只能解除燃眉之急,长久毕竟不是事。

突兀的,院子门口喧闹起来,有马嘶吼声和牛叫之声传来。

看来是来了不速之客!

有一人叩响了诸葛亮亲手制作的柴门,在门外喊话道:“诸葛贤弟,在下乃是颍川徐庶,特带母亲和大哥艾不易前来探访。可有人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