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旁听者(2 / 2)

郭皇后跟赵祯结婚九年了,一个孩子都没有,如今还反对赵祯雨露均沾,这多少是有点过分了。

连王安石这种根本没心思纳妾的人,自家老婆都得给他硬塞一个小妾的社会风气下,郭皇后这个醋吃的,在百官眼里,多少是没点道理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如此,倒也罢了,但偏巧郭皇后的性子急躁,跟赵祯的关系是越来越差,再加上一直护着她的刘太后去世,而早年她得罪过的吕夷简又回朝出任宰执......一场后宫飞醋,就变成了一场权利交替期的政治斗争。

当年吕夷简罢相离京,就是因为郭皇后在刘太后面前挑拨,如今刘太后去世,吕夷简回来了......就吕夷简的性子,能饶得了郭皇后?!

说起吕夷简这个人吧,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吕夷简正憋着一股劲,找郭皇后的麻烦呢。

而偏巧,郭皇后还真就给吕夷简递上了刀子......尚氏在后宫恃宠而骄,言语冲撞了皇后郭氏,郭氏一怒之下,将门虎女的脾气犯了,要跟尚氏来一场battle。

结果一个不巧,一巴掌扇在赵祯的脸上。

给赵祯都扇的都破了相了。

赵祯当时就大怒,再加上早年一直被刘太后和郭后压制,导致身边连半个花花草草都没有的逆反心理集中爆发......盛怒之下,赵祯决定,要废后。

吕夷简一看机会来了,当即帮忙煽风点火,以郭氏无出为由,给赵祯递上了废后的重要理论依据。

当时的范仲淹,正好是右司谏,身为言官御史,自然是要上书反对的。

事情闹得很大,但可惜,这时候的小范,肯定不是多年官油子老吕的对手。

范仲淹和权御史中丞孔道辅,御史孙祖德一起,上书反对废后。

老吕一看,行,你们要联名上书是吧,那老子拔网线——中书省拒绝接纳台谏的疏奏。

小范等人一看老吕用这种流氓手段,也怒了——掀桌子是吧,行,谁怕谁啊。

小范隔天带着十几个御史言官,把垂拱殿给堵了。

不让我们线上交流,那我们就线下堵门,堵到你吕夷简出来跟我们当面对质。

老吕倒也还算有担当,没有躲在垂拱殿内不出来,只是他人是出来了,但却被一群御史言官给骂了个狗血淋头,到最后连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阶段性的胜利,让小范等人很是高兴,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接再励,让官家彻底收回废后的决定。

结果这些人谁都没想到,老吕挨完骂后,转身就去找了赵祯,并且说动赵祯立刻下旨,把范仲淹等人挨个外放。

甚至老吕都不给他们第二天上朝的机会,当天下午就派人押着这几个人,挨个出京。

吕夷简就是用这样不要脸的手段,把范仲淹给逼出了汴梁,出任地方。

而赵祯呢,虽然在废后这件事情上,是站在吕夷简一边的,但他终究是那个庙号为“仁宗”的男人......这事儿确实不怎么占理,赵祯自己也心虚。

再加上范仲淹这个人,赵祯是一直记得他的好呢......当初刘太后把持朝政,赵祯成年后迟迟不愿交还权柄,连吕夷简,王曾这些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就是范仲淹第一个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的。

这份人情,赵祯一直记得,再加上废后一事的理亏,因此,赵祯给范仲淹安排的外放之地,是山明水秀的睦州......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附近。

相当于公费旅游了。

这下,范仲淹还真的就在睦州玩的挺嗨,接连留下了不少的名篇。

赵祯一看,这不是个事儿啊......虽然是让你去散散心的,但玩这么嗨,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再这么玩下去,没点政绩托底,以后不好再召回来重用啊......赵祯一琢磨,得给范仲淹换个地方。

所以,在睦州玩了三个月的范仲淹,还没玩尽兴呢,就被调任知苏州。

这个安排,也是赵祯认真考虑过的。

范仲淹的祖籍是吴县人,知苏州,就等于是本地人在本地当官......这虽然是破坏了官场惯例,但同时,也是表达了对范仲淹的看重。

另一方面,苏州不同于睦州,睦州那边是真的地方小,事情少,可苏州不一样,苏州是江南赋税重镇,把范仲淹调到这地方来,也容易让范仲淹做出政绩来,以后好调回中枢重用。

只是这么一来,范仲淹的压力,就变得很大了。

范仲淹也不是第一天当官了,对官场的潜规则也很清楚......让本地人当本地官,本来就不合规矩,官家还是这么做了,而更要命的是,朝中的宰执们,包括吕夷简在内,居然都没有反对。

这件事本身传递出的政治含义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范仲淹在接到了任命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疏官家,请求调任其他地方......在苏州当官,不合规矩。

小范这辈子追求的,就是一个规矩。

但赵祯没理他......小范的压力变的更大了。

而范仲淹刚一到苏州,就有苏州本地的豪商,给他送上了苏州城外的一大片土地,说是要给他兴造庄园......小范的压力就更大了。

这地能收么?!

肯定不能收啊。

但是能这么直白的拒绝掉么?!

范仲淹又不是第一天当官了,他太清楚地方地头蛇的作用了,想要在苏州做出一番成绩来,没有这些地头蛇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但范仲淹到底是范仲淹,他做出了一个相当高明的决定——用这块地,营造苏州郡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