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去昆山(1 / 2)

事情总得一点一点的做,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七月中旬,苏州城外的大水终于彻底退去,范仲淹带着府衙衙役出城巡视,再加上各县汇报的受灾情况,基本可以确定,今年的秋税,苏州府欠缴已经是定局了。

根本抢救不出来多少粮食。

顺带一提,这里面吧,范仲淹对昆山县诸官最为不满。

因为昆山知县迟迟不到任,导致昆山县群龙无首,在这次水灾来临时,应对失据,导致受灾百姓人数最多,受灾田地数量最大。

为此,范仲淹对那个迟迟不到任的昆山知县,非常的不满。

而这个昆山知县......是张方平。

嗯,又是一个被后世的革新派诟病为有才无德的人......但说实话,张方平这次也冤枉啊。

张方平在景祐元年的制科考试中,考中了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但他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现在还留在汴梁,准备参加景祐元年的贡举考试。

事实上,后来张方平也确实考中了贤良方正科,迁著作郎,通判睦州。

张方平的这个做法很正常,他不想通过制科入仕,想要通过正经的科举入仕,也是这个时代读书人常有的想法。

而且张方平又不是神仙,他人好好的在汴梁呆着,能知道苏州府今年会闹大水?!

张方平有张方平的委屈,但依然架不住范仲淹对张方平很不满......革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对抗,往往在很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开始了。

总而言之,范仲淹现在对张方平是很不满,但是,昆山县又不能没人去看着,毕竟那边的受灾面最大,如果救灾不及时,引发了民变,那就麻烦了。

而范仲淹初到苏州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手上实在没啥信得过的人可以用......没办法,再次把顾深给打包一下,丢过去了。

一方面,范仲淹在有意识的培养锻炼顾深的实务能力,以便以后科举考中当官,到了地方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另一方面,范仲淹也想通过这些实务,磨一磨顾深的性子。

之前顾深的两次馊主意,让范仲淹意识到顾深这个人,脑子活是好事儿,但却有些想当然,也有些不走正道......得给他掰回来。

因此,顾深就被范仲淹给丢去了昆山县,盯着昆山县的灾后安置工作。

顾深对范仲淹的这个安排吧,倒是没什么意见。

在范相公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手底下,你想摸鱼是不可能的,认真干活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吧,有一点,顾深对范仲淹有些小不满。

那就是......范仲淹没给顾深安排任何的官职,就让他以一个贡生,最多算是他范仲淹私人幕僚的身份,去了昆山县。

这里面,范仲淹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个,是因为朝廷对取士和官员升迁自有制度,范仲淹这个性格的人,就算再怎么看好顾深,也不会违规操作,给顾深弄什么官职的。

尽管范仲淹有这个权利,但不合法度的事情,老范不会去做。

另一方面来说,范仲淹也不想顾深以贡生的身份,经过自己举荐入仕......这种入仕方式不会被人看得起,而且未来的升迁空间有限。

还是得让顾深老老实实的走科举之路才是正道。

老范可以说是为了顾深考虑,但顾深也有自己的麻烦啊。

啥身份都不是,就一介贡生,就算背后靠着范仲淹......那也不顶事儿啊。

说到底,还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

果不其然,顾深才刚到了昆山县,昆山县的县丞,县尉,典史等人,就集体给了顾深一个下马威。

基于对范知州的尊敬,昆山县的县城,典史等人,倒是非常有礼貌的设宴接待了顾深。

只是这个宴会上吧......呵呵,就真的挺讲究的。

“鄙县刚刚受灾,百姓民不聊生,我等为父母官,本不该如此奢靡......”昆山县丞一脸左右为难的端着酒杯,说道,“只是,今日先生初到此地,我等亦不可不做表示,仅以此陋宴招待先生,还请先生恕罪。”

说完,昆山县丞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一脸痛苦的表情。

给顾深膈应的......这老小子埋汰谁呢?!

县丞那意思,不是他们这些当父母官的不体恤百姓,实在是他们也没办法,谁让这个叫顾深的贡生,是范知州派来的人呢?!

他们不敢得罪上官,所以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冒着忌讳,设宴款待顾深。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灾后宴饮”,“奢华无度”的罪名给扣到了顾深的头上。

给顾深气的够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