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造福一方,利国利民57(2 / 2)

郭全安眼睛眼光一闪: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这么干,相当于把所有的风险,全都转嫁给了郑芝龙。

而他心里也明白:郑芝龙名义上是大明朝的官儿,可朝廷、官府谁也动不了他,别说是往海外卖绸缎了,只要没把紫禁城卖了,谁也管不着他!

“可这事,也是赵村长你和郑芝龙之间的关系,和造福一方,又有什么相干?”郭全安蹙眉道,“况且国家应当以农为本。都去种养蚕种桑,谁由来耕地产量?”

说来说去,郭全安也就是个迂腐的老官僚,还得赵承成教他。

“郭县令不会不知道。前几年改稻为桑,江淮已有不少地方改种了桑树,粮食产量较之以往已然大减,且天下不平,期年之内难以更改。若是我等不出钱收购生丝,这些蚕农又何以为继?只求能够保障收购、供应,那么地方上的百姓还能有些收入,手里攒点银子,不至于饿着肚子出去做乞丐。”

“此外,经营绸缎生意,更是能够造福一方。”赵承成朗声说道,“如果这条商路走通了,光凭一座绸缎坊,就足够我养活赵家村、高湖台、龙集寨这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的人做了工、有了钱,会把钱花在哪里呢?还不是在宝应县城里?”

说着,赵承成站起身来,指着周边围观的百姓:“喏。这位是做炊饼的,要是每天都多十个人来卖的话,你的生意该有多好?”

“那边开胭脂铺的大娘。织绸缎的都是赵家村的大姑娘、小媳妇,有了钱,还不把你铺子里的胭脂卖空了?”

“那边开饭馆的掌柜,男人们过来吃饭喝酒,还不把你家的座位坐满了、门槛踏破了?”

赵承成一个个点着名:“还有这位开行院的老鸨……”

老鸨子被点了名,先是一愣,随即又搔首弄姿道:“奴家就免了吧!谁不知道赵村长看得紧,村里那么多大小伙子,就从来没人光顾的……”

“哈哈哈!”赵承成笑道,“男人嘛,手里有了钱就变坏了。要是真有人来你这儿消遣……”

“好嘞!奴家一定好好伺候。”

“放屁!你得让你手下的龟公把他们打出去。然后……然后再到我这儿来领赏。替我教训手下弟兄,也是大功一件啊!”

说完,凉棚之外哄笑成一片。

赵承成跟着笑了一阵,忽又正色道:“绸缎还是第一步。将来还要生产瓷器、纸张、漆器等等,说了,诸位现在也不懂。反正就一条,统统卖给东洋人、西洋人,从他们口袋里挖银子出来。到时候,赵家村,还有老子山、高湖台、龙集寨的人手就不够了,就要请县里的人一起来赚外国人的钱!”

大明朝人人认钱。

而钱,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所谓“银本位”。

一听赵承成要带领全县的老百姓赚钱,众人脸上无不泛出贪婪的神采,眼中满是白银那特有的闪闪银光,就连互相之间交头接耳的说话声中,也带着几分银两碰撞的声响。

只有郭全安这个老学究、老官僚略显迂腐:“这样只知道赚钱,未免世风日下,也不是……”

“嗳嗳!”赵承成摆摆手笑道,“县公这就错了。圣人不是也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先富起来,等有钱了,自然就会去读圣贤书了不是?”

其实赵承成心里明白,明末的经济危机原因异常复杂,远远不是白银流入减少导致“通货紧缩”这一条就能一以概之的。

还面临着气候变冷、粮食减产、人口增加,以及最重要的土地兼并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再加之内乱不断、外敌入侵等足以灭国的原因,这么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朝,又怎么可能不灭亡?

而赵承成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利用郑芝龙的地位,撬动日渐萎靡的日本、欧洲市场,扭转白银进口不利的颓势,重新活跃市场、加强生产,自己也能多捏些硬通货在手里……

“如何?就请县公写一份荐信,也不负全县百姓的期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