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朝霞照锦袍21(1 / 2)

清晨,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空。阵阵清风掠过,万千旗幌迎风招展。随着铺肆邸舍陆续取闩开门,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要说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邑城中央的烟花柳巷咯!

这里沿街全是装潢阔气的酒肆、食肆、女闾、茶舍。就拿旗幌来说,皆是一家比一家的华丽,且挑得高高的,生怕人家看不见。门头上的牌匾,那就更不用说了,取的名、刻的字,皆出自名人大家之手,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各有千秋。店内的陈设、物件也是高档货,应有尽有,齐全得很。

按说天还未大亮,这里的酒肆、食肆、女闾、茶舍应该仍在打烊。然而,整个烟花柳巷依旧灯火通明,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寻味食客进出络绎不绝。

这当儿,位于烟花柳巷口的一家名曰逸仙阁酒肆,便是通宵达旦的营业。

一大早,酒肆又座无虚席。众食客翘首以盼,等待灶上十几个大蒸笼里的早点出笼。

酒肆掌柜倒是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慢条斯里的对众食客说道:“蒸笼里的包子、馍还欠一口气,烦请各位等等。”

这个“等”字一出口,众食客似乎有点按捺不住了。

有食客盯着厨房洞开的门,闻着打厨房飘来的香气,不停的干咽口水;有食客饥肠辘辘,端起食案上的大碗粥,稀里呼噜地喝了起来;有食客干脆要了几碟卤菜,不顾旁人投来诧异的眼神,怡然自得地喝起了早酒。

这时,酒肆二楼下来六个人,看样子是喝了一夜酒,聊了一宿天的狐朋狗友。

这帮人浑身散发熏人的酒气,相互搀扶,吵吵嚷嚷,跌跌撞撞的出了酒肆。而后,醉眼迷离,步履蹒跚地走进街对面名曰春宵一刻的女闾。

这女闾实际上就是男人们寻花问柳的地方,实属淫邪场所。这帮人进去,准没干好事。常言道:“饱暖思婬欲,饥寒起盗心”这里就不多说了。

酒肆里头那么多人等着朝食,说掌柜一点都不着急,那是假的。从他三番五次叫小二前往厨房打探,便知道他有多着急。

捱过一盏茶的功夫,蒸笼里的早点总算是熟透了。这下可把店小二们忙得够呛,楼上楼下的来回送早点,一个个汗流浃背。

拿到早点的食客,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众人边吃边聊,分享着各自听到的奇闻趣事。

“听说没有?昨天晚上城内好多家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府上皆丢失贵重物品!”一个食客嘴里嚼着馒头,轻声问旁边的食客。

“听说了。大清早,邑衙捕役倾巢而出,满城搜寻盗贼呢!”旁边的食客回道。

“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潜入十几家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府上行窃,如入无人之境,可见此贼的能耐有多大!”一食客接过话茬道。

“瞧这贼人的能耐,莫非销声匿迹多年的大盗褚虞重出江湖了?”有食客道。

“依吾看,也许是盗窃界后起之秀所为,或者是好几个窃贼共同为之。”有食客这样说。

“能从护院众多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府上进出自如,而不被发现,当今恐怕只有大盗褚虞具备这个能耐!”有食客感叹道。

“传闻大盗褚虞精通奇门遁甲,来无影,去无踪,在盗窃界是神一样的存在!”食客中有人这样说。

“说得这么玄乎!此贼真有这么厉害?只怕是浪得虚名吧!”

众人寻声望去,东面角落处靠窗一张不起眼的食案旁,席地坐着一个男子,显然这话出自他的口。

只见那男子年近三十,长得眉清目秀,鼻梁高耸,唇红齿白,相貌堂堂,身着一袭蓝色锦绣袍服,旁边放着行囊和一把长剑。

男子翩翩风度卓而不群,举手投足高贵典雅,众人见了无不暗自咂舌。

正当众人惊诧男子的容貌时,门外闯进七八个邑衙捕役。

领头是个五大三粗的捕役,显然是这帮人的头头,只见他高声嚷道:“有行囊、包袱的自行打开,吾们要挨个搜查。”

顿时,食客们慌作一团,就连肥头大耳的掌柜,也是慌里慌张的跑出柜台。

这帮捕役二话不说,挨个便搜查了起来。

“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丢失东西,他们倾巢而动,全力搜寻,跑得比兔子还快!”有人不满地轻声嘀咕道。

“可不是嘛!”有人小声附和。

“黎民百姓丢失牲口,他们装聋作哑,置若罔闻,一副欺善怕恶的嘴脸!”有人愤愤不平道。

这帮人一边大声喧嚷呵斥,一边乱翻食客的行囊、包袱,搞得衣物撒落一地,满地狼藉。

见这帮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瞎嚷乱翻,众人怨气满腹。坐在东面角落处的男子实在看不下去,他嗖的一下站起来,右手指着那帮人高声呵斥道:“尔等休得无礼!”

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声,使那帮捕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原地直发愣。

领头捕役是见过世面的人,未被男子的呵斥声唬住,他瞪了男子一眼,高声骂道:“哪里来的狂徒,胆敢扰乱吾们公干,活得不耐烦了,给吾围起来!”

捕役们这才回过神来,拔出腰间的配剑,冲到东面角落将男子围了起来。

男子并未慌张,微微冷笑,从袍服里掏出一块青铜铸成的虎头状腰牌,扔给领头捕役。

领头捕役接住腰牌,揍近眼前,见虎头状腰牌上面刻着“捕头赵渤”四个字,不由肃然起敬,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名震天下的都城名捕赵捕头驾临,失敬失敬!”说完毕恭毕敬地将虎头状腰牌递给男子。

男子收起腰牌,拱手回礼道:“浪得虚名,惭愧惭愧!”

领头捕役对围着男子的捕役道:“汝等还不赶紧把剑收起来,见过赵捕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