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鼓瑟舞翩跹23(1 / 2)

时至正午,烈日似火,烤得地面热辣滚烫,满街游走的小贩,纷纷躲到大树底下乘凉,手里拿着斗笠扇风,嘴里仍旧不停的高声叫卖。

这当口,城里好多条街道皆看不到行人,唯独邑城中央的烟花柳巷,却是另一番景象。

南来北往的人们,顾不上天气炎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游荡在街头,南腔北调,讲着不同地方的方言。

在这里,最热闹的地方仍是春宵一刻女闾,虽然是大白天,但是进出的人照样络绎不绝。

看到没?这会儿,鸨母领着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刚送走一帮花甲老叟,便又顶着烈日拉起了客人。

见有男的路过,不管是老叟还是少郎,姑娘们便蜂涌而上,言语轻佻,生拉硬拽,经不住诱惑的,半推半就跨进了女闾院门。

这时,一个俏面男子大步流星地朝春宵一刻女闾走来,该男子正是都城巡察司的总捕头赵渤。

只见赵渤身着一袭蓝色锦绣袍服,左手攥着一把长剑,右肩膀挂着行囊,二话不说便要往院子里闯。

鸨母上来拦住他道:“总捕头,上午被汝等搅和,生意没法做。这会儿刚来些客人,总捕头又来搅和,老妇这生意还如何做呀?”

赵渤不答腔,从胸前的袍服口袋掏出一袋钱递给鸨母。

鸨母不知其用意,问道:“总捕头,这是为何?”

赵渤道:“这袋钱可够包下嫣儿姑娘三天三夜?”

鸨母顿时满脸堆笑道:“够了,够了!”心里却在想,原来名震天下的总捕头赵渤,也不过是个好色之徒罢了!

鸨母疑惑地望着赵渤,又问道:“老妇上午说过,嫣儿姑娘向来只卖艺不卖身,总捕头这是要做甚?”

赵渤白了鸨母一眼,说道:“汝当吾是寻花问柳,专行苟且之事之徒?吾来此处只为听曲、赏舞而已!”

这话怼得鸨母尴尬不已,苦笑道:“惭愧惭愧!是老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围上来的姑娘,听到赵渤只点名要嫣儿姑娘一个人侍候,顿生醋意,不悦地走开了。

有人悄声嘀咕道:“花这么多钱,不行男欢女爱之事,只为听曲、赏舞,是不是儿郎哟!”

赵渤懒得答理她们,跟在鸨母身后跨进了女闾院门。

这名震天下的都城巡察司总捕头赵渤,咋还干起包下烟花女子之事来了呢?

原来,平都传舍送别奉璧赴秦使队之后,赵渤的脑海里不经意间闪过春宵一刻女闾头牌嫣儿姑娘便是黑衣人的念头。虽然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只是一晃而过,但他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这种念头为何平白无故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赵渤并没有把内心的疑虑告诉其他捕头,只是吩咐众捕头道:“汝等先将窃物带回都城归还失主,吾留下来继续追查盗贼的行踪。汝等身上的盘缠留足回程之用,剩下的悉数交给吾!”

总捕头的吩咐,众捕头哪敢不从,只好依他,纷纷将剩余的盘缠奉上。

众捕头走后不久,时近正午,太阳当空照,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赵渤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带着疑惑与不解,朝着烟花柳巷的春宵一刻女闾大步走去……

这会儿,赵渤跟随鸨母上到二楼,来到西厢房嫣儿姑娘的房门口,敲了一会儿门,房门才是慢悠悠的打开。

只见嫣儿姑娘睡眼惺忪,头发凌乱,衣裳不整地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嫣儿见鸨母身边站着一个俏面男子,正是上午带着六名捕头到她房间取走窃物的都城巡察司总捕头赵渤,瞬间,脸上飞起两朵红霞。她低下头整理一下自个的衣裳,然后拱手行礼道:“奴家见过总捕头!”

赵渤拱手回道:“鄙人见过嫣儿姑娘!”

鸨母笑眯眯对嫣儿道:“女儿来富客了,总捕头要包女儿三天三夜!”

嫣儿暗自吃了一惊,随后羞涩地问道:“妈妈,总捕头可晓得女儿向来只卖艺不卖身的吗?”

鸨母道:“晓得,晓得。总捕头乃正人君子,来此只听曲、赏舞,别无他念,女儿放心便是!”

嫣儿不解地望着赵渤道:“总捕头既然要听曲、赏舞,奴家鼓瑟、跳舞便是了,何苦还要花重金包下奴家三天三夜的时辰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