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侠士聚武安(1 / 2)

大清早,太阳急不可耐地穿透云霞,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赶早市的人们渐渐感到燥热不安,商贩先前宛若夜莺般的吆喝声,也渐渐变得懒洋洋的犹如鹅叫。

几棵参天古树遮盖下的武安传舍后院,倒是凉爽许多。有侍卫忙着洗漱,有侍卫忙着收拾行囊。几个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裤,脚穿短靴的侍卫,在天井中伸展拳脚。那些值守一宿的侍卫,被替换下来回到房间,一上床便进入了梦乡。

随从老王提着一桶热水上楼来到蔺相如的房间,一边侍候蔺相如洗漱,一边问道:“君,什么时辰启程?臣好告知大伙做好启程准备!”

蔺相如瞥了一眼窗外,说道:“昨夜闹贼,大多侍卫一宿未眠,今天休整一天,明早再启程,先生赶紧去告知大伙!”

老王拱手回道:“诺,臣这就去告知大伙!”说完提着水桶下了楼。不一会儿,便听到老王的喊声:“大伙都听仔细了,使者吩咐,今天休整一天,明早再启程!”就这样站在天井中反复喊了好几遍。

众人听到老王的喊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未安排值守的侍卫,全都回到房间睡起了回笼觉。那些从睡梦中惊醒的侍卫,迷迷糊糊睁开双眼,当隐隐约约听到“明早再启程”几个字后,倒头又睡下,不一会儿,鼾声如雷……

武安传舍闹贼的消息迅速传开,一大清早,武安邑大夫赵氏便听到了这个消息。这还了得!和氏璧若是在武安城遗失,而且还是在官办的传舍里被窃走的话,那他这个邑大夫恐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于是,赶紧责令邑尉调派二十名侍卫将武安传舍围了起来,对进出人员仔细盘查。他自己则在随从老王的引领下,来到蔺相如的房间,不停地向蔺相如赔不是。

蔺相如邀邑大夫赵氏于茶案两侧跪坐下,笑着说:“邑大夫不必太过自责,昨夜虽有贼人光顾,但只是虚惊一场,无甚大碍!”

邑大夫赵氏面露愧色,说道:“使者为了赵国黎民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不顾个人安危,奉璧出使秦国,此乃大义之举,令人佩服,如今途经武安邑,下榻武安传舍,本大夫理当组织做好护卫和接待才是,反到让使者受到贼人的骚扰,真是惭愧!惭愧!”

蔺相如拱手施礼道:“邑大夫言重了!只因昨天到得晚了一些,不好意思打扰,故未曾派人禀告邑大夫。今天本想一大早启程,却因昨夜贼人闹腾,大多侍卫一宿未眠,故休整一天,明早再动身!”

邑大夫赵氏拱手施礼道:“使者见外了!既然到了本邑,本大夫理当尽到地主之谊,何言打扰?迎来送往本就是本大夫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完邑大夫赵氏转头对随从老王吩咐道:“先生,替我告知传舍掌柜,烦请掌柜安排些许酒菜送来,本大夫要和使者小酌几杯!”

随从老王拱手应声道:“诺,臣这就去禀告!”说完躬身退出房间,下楼去找传舍掌柜。

两盏茶的功夫,传舍掌柜便带着一个跑堂,端着托盘走进了蔺相如的房间。跑堂将托盘上的酒菜、酒具整齐地摆放到房间的食案上,然后端起托盘躬身退了出去。

传舍掌柜看了一眼食案,见不再缺什么,拱手说道:“酒菜已备齐,请使者和邑大夫慢慢享用!”

邑大夫赵氏转头对传舍掌柜说道:“李掌柜,使者及随行人员在武安传舍的所有费用均由本邑承担,事后只管到邑府帐房结算!”

李掌柜拱手应声道:“诺,谨遵邑大夫吩咐,臣就此告退!”随后躬身退出了房间。

蔺相如本想说几句客气话,见邑大夫赵氏态度如此坚决,只好说:“既然邑大夫这等吩咐,那本使者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

两人移步到食案,相对席地而坐,边吃边聊了起来……

说来时辰过得也快,转眼已是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武安城的街头巷尾行人稀疏。商贩们百无聊赖,有的在瞌睡,有的在聊天,有的懒洋洋地吆喝几声,反倒是街边两旁的酒肆、食肆热闹非凡。

“楼上雅间,红烧黄河大鲤鱼一条。”

“楼下六案,武安烩菜一钵。”

“东间包房,邯郸丛台酒一壶。”

……

跑堂的大汗淋漓,拉着嗓门吆喝,喊叫声此起彼伏。

掌柜的埋头算帐,还不忘催促跑堂收拾食案,招呼宾客。

食客们品尝美味佳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