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逐虎首阳山(1 / 2)

太阳渐渐西沉,天际铺满了红彤彤的晚霞,群山万壑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瑰丽。

奉璧赴秦的队伍和捕虎猎队迎着彩霞行进,疾步如飞,载懽载笑,忘却了路途劳顿。

“前面即是北地垴。”猎队头领指着前面山峦说道。

赵琥顺着猎队头领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烟云萦绕,山峦叠翠,半山腰处若隐若现一烟村。

“大家加快步伐,今晚歇息北地垴!”赵琥扭头对着身后的众人大声说道。

听见前方就是晚间的歇息地,众人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夜幕降临,五十余人的队伍顺利抵达北地垴。

雌雄两虎被吊在村中土坪子边上的一颗大树上示众。

人们奔走相告,村民从四面八方向土坪子聚集,争先恐后目睹雌雄两只死虎。

那些亲人被老虎残害的村民,哭得悲天跄地。

有的边哭边用木棍击打着两虎,有的边哭边数落老虎的凶狠残忍,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两虎已死,再打没用,吾辈应该感谢西行赴秦的队伍和捕虎猎队众人!”一位年迈的长者站到土坪旁边的石坎上大声说道。

村民们这才从悲愤中回过神来,赶赴家中尽其所有拿来美食佳酿犒劳西行赴秦的队伍和捕虎猎队众人。

土坪上升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跳起了狩猎舞蹈,欢歌笑语响彻云霄。

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北面通向土坪子的路上跑来几个人,边跑边喊:“不好了,李家的小孩被老虎叼走了!”

“不好,逃走的三只老虎寻仇来了!”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

霎时,土坪上仿佛炸了锅一般,谣言四起,议论纷纷,村民们惶恐不安,乱作一团。

“大家莫要惊慌,有西行赴秦的队伍和捕虎猎队在此!”那位年迈的长者再次站到土坪旁边的石坎上大声喊道。

听见逃走的三只老虎突然现身,趁着酒兴,捕虎猎队头领振臂一挥,带领捕虎猎队众人朝着北面丛林追去。

侍长赵琥白天差一点葬身雌虎的血盆大口,幸亏不知名的侠士及时援手,才躲过一劫,本就窝了一肚子火。

此刻,听闻逃走的三只老虎居然一路追随,这会儿还叼走村民家的孩子,胸中燃起了怒火。

赵琥叮嘱常旭几句,带着六名手执连发驽的侍卫,向着北面丛林也追了上去。

众人将北面丛林翻了个底朝天,都未见到三只老虎的身影。

倒是在丛林一块空地上,找到了几片带着血迹的残缺衣物和几块小孩的骨头。

李娃双亲见状,哭得个天昏地暗,场面让人心碎。

“三虎不灭,天理难容!”赵琥对捕虎猎队头领说道。

“是呀,三十多人的性命都丢给了这五只孽畜!”捕虎猎队头领愤慨回道。

随即俩人商议一番后,决定扩大搜索范围,趁着月色向茂密的丛林深处挺进围捕。

然而,直到日上树梢,天已大亮,众人还是未见到三只老虎的影子。

三只老虎仿佛一夜之间成年,不仅变得更加凶残狡猾,而且还善于隐蔽躲藏。

众人无功而返,一时间人心惶惶,大白天的,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不敢出门,整个村子笼罩着恐慌的气氛。

“虎患不除,这方圆百里黎民百姓难以安居乐业!”赵琥面带怜悯之色朝常旭叹息道。

“哎,这会儿师傅在这里就好了!”常旭也叹息道。

“贤弟,汝师有伏虎之本领?”赵琥惊讶地问道。

“嗯。”常旭肯定地应了一声。

村子四周潜伏着三只老虎,奉璧赴秦的队伍也不敢贸然离村。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之际,村子东面的山路上,走来一个道长和一个道徒。

道长须发皆白,身形高挑,腰杆笔直,面色红润犹如童子,身着深灰色道袍,走起路来步履轻盈,飘然若仙,边走边挥动着手中的拂尘,嘴里不停地絮叨两句话:

一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另一句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跟在道长身后的道徒,身材高大、结实,同样身着深灰色道袍,左手攥着一把带鞘的长剑,右手提着一个粗布包袱,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俩道人进了村子,直奔奉璧赴秦队伍所住的宅院。

刚到宅院门口,门外值守的几名侍卫正要阻拦,恰巧赵琥、常旭正好走出院门。

常旭见到俩道人先是惊诧不已,随后惊喜地问道:“师傅、二师兄,何故到此?”

“师弟,师傅掐算汝等至此将遭遇虎困,故前来助汝等一臂之力!”道长身旁的道徒憨笑着答道。

常旭赶紧朝须发皆白的道长跪拜行礼道:“不知师尊驾到,弟子有失远迎!”

须发皆白的道长说道:“徒弟快起身!”

常旭起身与二师兄互行了拱手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