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弱冠封侯(1 / 2)

大同两万人马到达卫辉城时,东胜城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了。

李虞带着几万人马,里外夹击,阵斩大将,德力格尔,共杀敌一万余,俘虏两万,乌勒海带着一半人北逃了,截获马羊无数。

“好个李虞!好样的,快通知他来包抄也弥,务必全歼!全军吃饭,休息,决战就在今夜。”

当夜,柳勤亲自带队,四万人马直接突击。也弥察觉异常,且战且退,始终保持距离。

直到李虞半路杀出,他才知道,大势已去。带着本部一万人,往东逃走了。

剩下四万人,投降了三万,还有一万顽固派,柳勤全部下令砍了,没那么多粮食。

三日后一封捷报,传至神京城,又激起千层浪。

“大同府捷报,大同府捷报!”

“戴荃,快,传捷报”

戴荃小跑去取了报捷奏疏,递给雍帝。

“好一个李虞,好一个柳勤。哈哈哈…俘虏八万,歼敌六万余,缴获战马十万匹,羊四十万头…哈哈哈,好好好,把捷报传到龙首宫!如此大功,封侯倒也不为过。”

“对了,赐婚的圣旨拟好了吗?”

“呃,陛下,侯府还没建好呢”

“那就赶紧啊,朕记得,荣宁街上有处王府闲置,就赏给他算了。”

“这…那是三,是王府规制,怕是不适合。”

“那就把不合适的地方改一下,大一点就大一点。就冲这次的缴获,值了!”

“是”

中午,荣国府,荣庆堂。

“老祖宗,大喜啊!”

“吵吵什么?你莫不是黄汤又喝多了?”

贾琏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继续说道:“老祖宗,元姐儿回来了。”

“你说什么?谁回来了?”

“您自己看吧”

贾琏身后,一个身材阿娜多姿的少女,大约十七八岁,旁边还有一个背包的丫头跟随。

“元儿?我的心肝儿啊,你总算回来了。”

元春一路忐忑,如今再也忍不住,抱住老太太,嚎啕大哭。身后抱琴也偷偷抹泪,一起进宫五年,多少委屈,多少无助,总算离了那吃人的地方。

王夫人却不淡定了:“元儿,抱琴,这是怎么回事儿?你们怎么出宫了?”

“回太太话,是戴总管,通知奴婢和小姐回府待嫁,说圣旨稍后就到。”

贾母闻言一愣,然后喊道:“快,开中门迎圣旨。琏儿,通知你老子娘,凤哥儿,通知政儿和东府。鸳鸯,取我诰命服。淑清,别发愣,给元儿补妆。”

王氏反应过来,忙使唤金钏打水给元春洗脸,化妆。

一个时辰后,荣宁二府的主子全部到齐。

最前的是贾母,她是一品诰命。身后是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蓉,贾琮,贾环,贾兰。

第三排是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王熙凤,李纨,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同守将李虞,智勇双全,勇武过人……特封其为冠军侯!赏冠军侯府一座,皇庄四座,黄金千两,白银万辆…”

一道圣旨念完,贾家众人莫名其妙。李虞封冠军侯,跑到贾家念圣旨干嘛?只有元春和老太太似乎想到了什么。

贾赦正要起身,戴荃又拿出一份圣旨开念:“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冠军侯李虞,弱冠之年为国尽忠,朕心甚慰。然念其父子两代忠义,血脉单薄,无以后嗣为继…秦氏可卿,温良贤淑赐为正妻……贾氏元春,温柔娴静赐为平妻…钦此!”

满屋子人全呆住了,赐婚元春,还是个平妻?关键是,秦氏女,六品小官的女儿做正妻?你是不是念错了?

“恭喜元春姑娘了,谢恩吧!”

“臣女谢主隆恩!”

“等等!戴公公,您是不是念错了?我们家元春可是国公府嫡女,才平妻?那秦氏女还是正妻?”

“杂家没念错,那秦氏女,身份不一般。有皇家血脉,只是不能见光,故而是正妻。”

贾母和元春心里咯噔一声闷响。猜到,这是皇帝故意压制贾家。

“戴总管,这秦氏女可是和…”贾珍心里不甘,想问个清楚。

“贾威烈,杂家刚才说了,那秦氏女有天家血脉,不是你能妄想的。你最好想清了再开口,不然杂家回宫,可照实回话了!”

贾珍被戴荃气势震慑,一瞬间,凉气从脚底窜到天灵盖。张了半天嘴,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贾琏趁机给戴荃,塞了两千两银票。这才收回气势,勾嘴一笑:“元春姑娘,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备嫁。冠军侯回京后,陛下会亲自主婚。杂家还要去秦府传召,就不多留了。对了,侯府就在你们隔壁,原恒王府就是,这是杂家亲自选的,等候爷回京,夫人记得为杂家美言几句,告辞!”

戴荃走后,众人面面相觑,贾珍恐惧过后是愤怒,到口的鸭子飞了。

王夫人是不甘心,好容易把女儿送进宫,花了不下三十万,这就打水漂了?赐婚冠军侯也就算了,还是个平妻。这一波亏死了,她的心在滴血!

贾母在沉思,这个冠军侯如此得宠?王府说送就送了?还一次安排两个妻子!

“赦儿,琏儿,政儿,你们尽快去打探一下,这个冠军侯李虞。我要知道他的情况,尽快。凤哥儿,给元儿安排个正院,把嫁衣,喜服尽快备齐。还有,再安排三个一个等丫头,四个二等丫头,两个嬷嬷,两个粗使婆子。这些人做陪嫁,记住,皇命大过天,无论心里怎么想,面上不能显露,嘴里更不能说出口。珍哥儿!你可记住了?管不住嘴,我让你老子带你去修道,免得连累家族。”

“是,老祖宗,孙儿记下了。”

“嗯!再给蓉哥儿看看别家吧。”

贾母挥退众人,只留元春说话,多是些安慰和对未来的展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