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427(1 / 2)

  位年已六旬的长者回头朝他看来。

   不等他俯身行礼,李治已快步上前两步,将他搀扶了起来,“司空不必行此大礼,朕今日随意走走,恰好走到此地罢了。”

   他当然不是随意走走的,他是有意来找对方的。

   此刻在李治面前的老者,乃是英国公李勣。

   李勣本名为徐世勣,是李唐开国功臣之一,得高祖李渊赐姓为李,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就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活到此时的大多已是年迈。大约也就是程知节能有这等旺盛的精力,还在西突厥战线上作战。

   其余人里,像是尉迟敬德已在家中养老,李勣也少有过问政务。

   当然这少做事的状态,或多或少和他在永徽元年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势力排挤有关。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李勣此人在朝堂官员之中,从资历到地位都相当特殊。

   这也正是为何,在永徽元年李勣上表请辞后,仍旧执掌着一部分政务,而到了永徽四年,他因年迈而觉力有不逮,还是挂上了个司空的名头,时常会来中书省办公之地参知政事。

   李勣打量着李治的神色,缓缓开口,说破了李治的来意,“陛下不像是随意走走,才走到此地的。我人是老了,却不代表真到了老眼昏花的时候。陛下如有事务叮嘱,不如说来便是。”

   李治坦然一笑,与这位长者一并行到了桌边,相对而坐,在坐定后回道:“朕确有一事想要问询于英国公。”

   早在李治还只是晋王的时候,他便与李勣有了一番往来。

   彼时李治遥领并州都督,李勣则在并州任职十余年,这其中的上下级往来,让李勣的身上早被打上了一层李治同党的标签。

   而当先帝驾崩之前,李勣先被贬官,又由新继位的李治将其召回,一路提拔到参掌机密的相位上,正如李世民死前所愿,是让李治对李勣再施加一份恩惠,进而彻底将二人之间的君臣关系捆绑落定。

   这其中种种往日旧情,虽掺杂着李勣有避祸之想一度辞官退让,李治却从未怀疑过他对自己的忠心。

   也或许同样是这番交情,当李治终于将话说出口的时候,他发觉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难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