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行(2 / 2)

在建水住了几天,从当地人的口中,才知道为什么临安路两边的建筑都这么的有点怪模样,原来这是经过改造以后的街道。在改造以前两边的老房子其实都和巍山的一样,都是传统的民居。经过改造以后,当然要充分利用一下这临街店面,商业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才把二层加高,能够充分的利用,或者住人或者是二层的店铺,改成这个样子,整条街道的建筑风格不伦不类的,完全是个败笔;多年以来,全国各地旧城区改造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建水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和当地人聊天,有的当地人还愤愤不平给我讲哪里哪里,原来是个大宅子,现在被拆了;原来哪里哪里和朱家花园差不多,也被拆了。现在,旧城的改造仍在继续进行,在这里我看到好几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的宣传招牌,也有旧城改造的一些展板,描绘着改造之后的秀美景色,说实话,旧城改造也见过一些了,我不禁对建水古城的未来有一丝担忧。

建水古城实际上是有相当的文化底蕴的,建水古城内的孔庙规模在国内的孔庙里大概能排进前三;古城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七处,比如建于明代的朝阳门、文庙土主庙、玉皇阁,甚至有始建于元代的指林寺大殿,这个文保单位的数量和西安古城墙内的文物保护单位一样多,但总体比西安的还要古老、年代久远。现在除了这几处孤零零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人敢动、还要利用以外,古城的风貌应该是经过了不小的变化。

后来比较闲暇的时候就在建水古城里到处逛一逛、看一看,走到古城的东南角这一部分,就看到这里保留古城的原貌还比较多,走在这里也是像巍山古城一样,随处可见的传统古民居,这里才是古城该有的样子。同样,这里也有相当多的民居已经被改造成了客栈、民宿。至于被许多人所称道的水井,其实在古代也很常见。古代没有自来水,基本家家都会打井,只不过这里保留下来的比较多。最有名的当然是西门外面的大板井,在这里打水也是建水古城的一景,云南多地普遍地下水碱性大,吃起来口感不好,这个大板井的水质算是个特例;除了当地人以外,很多外地来这里旅居的,也都在这里打水喝。

大板井旁边有一家做豆腐的,也是名气挺大。我也吃了这边的烤豆腐,豆腐块儿不大,烤过以后蘸着调料汁吃,尝过以后感觉这个豆腐并不是很可口,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豆香,另外嚼到嘴里满嘴的渣滓,全凭调料汁的调味才咽得下去,对这个豆腐我是有点失望。

建水这边的饮食主打就是米线,在一些店家的招牌上,差不多有一二十种。临安饭店米线,熬的汤锅里,可以看到有好几只肥母鸡。按理说鸡汤本身就是非常可口的,但是这里有一个习惯,喜欢在汤里调一些酱油什么的,结果好好的一碗鸡汤变成了一碗酱油汤,鸡汤的鲜香全无。

在大街上寻找一些美食的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有非常多的店铺门前打着什么中央电视台采访过、中央哪个电视节目组来过、什么剧组吃过等等等等,好像不挂这样的牌子,就没有了底气、或者脸上没有了光彩。

(二)朱家花园

建水的朱家花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经作为部队的一所医院使用,所以保存的一直比较好,参观需要门票,35元,现在建水还能收到这笔外快、游人还能欣赏到本地的建筑特色,那得好好感谢这个部队医院了。

进入花园以后,里面布局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建筑雕梁画栋、精雕细琢,云南的气候又使得各种植物郁郁葱葱,百花争奇斗艳,整个园子比我在BJ时看到的王府花园都要好;说实在的,到了这里面以后,感觉自己忽然不会拍照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取景,因为放眼过去四周全是精美的建筑,眼睛都有点不够用了。

整个建筑群虽然非常的精美,我也觉得这是来建水必看的景点之一,但是走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看着有些斑驳的彩绘,感觉这百年的老宅没有了百年的人家,就缺少了一丝灵气和活力,只剩下了一个华丽的空壳子;朱家华园的主人以前是当地有势力的大家族,又开矿又做官还是民国革命的先行者之一,想当年应该也是威风八面,呼风唤雨吧;随着时局的变迁,朱家早已风光不再,上世纪的最后一百年,时局动荡,百姓流离,真正安定的时间能有多少!前半段战乱纷争,后半段运动接二连三,朱家都如此,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正如元代诗人张养浩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朱家的后人现在都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这里空留下一座座落寞的建筑,陪伴他们的只有一些不再休戚与共的陌生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