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的开始133(1 / 2)

2010年4月15日,地球之外,深空之中。

月球向阳面南部,第谷环形山。

一个看起来有三层小楼大小的登陆舱正大头朝下地朝着月球表面坠去,下坠的速度很快,即便是在没有大气的月球表面,也带起了隆隆的声势,犹如一颗陨石。

数百米的高度眨眼而过,在离月面还有一百米的时候,位于登陆舱底部的一次性缓冲推进器点火启动,带着马赫环的蓝色火焰喷薄而出,将降落点的月尘吹起。

登陆舱下坠的势头猛地止住,在缓冲推进器的作用下缓缓下坠,直到离地面还有五米高度的时候,耗尽燃料的推进器熄灭了火焰,登陆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月面上,将开始熔化的月尘压在下面。

【登录完毕,舱体结构完整,货物损失:0。】

【指令已发送。】

在登陆舱的周围,影影绰绰的人形和机械傀儡正在缓缓靠近,其中还有一台履带行进的搬运平台。

检测到靠近的人形后,登陆舱的下半部分打开了舱门,落下的舱门变成了一块连接舱内和月面的斜坡。

带头的人形表面的高仿皮已经开始失去颜色,人形素子的脸上像是得了白斑病一般,有些地方如人类外表一般的素白,其余地方则是银灰色的,这些斑块则在这素白的脸上一块一块的,那是高仿皮下的皮下护甲。

月球的表面并没有大气层的存在,因此在向阳面工作的人形们,则无时无刻地被没有削弱过的阳光直射,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人形们的高仿皮被阳光下快速老化,掉色。

人形进入了登陆舱内,看了一眼里面的货物后,便伸手把舱内墙壁上的把手往下一拉,舱内地板上的导轨开始工作,将运载的货物往外送去。

与此同时,登陆舱的上半部分也一同展开,四周的舱壁如同花瓣一样张开,露出了里面堆得严严实实的格纳槽,槽内固定着一台台处于折叠状态的机械傀儡。

头部示意系统状态的灯光亮起,机械傀儡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格纳槽中被唤醒,将被折叠的肢体伸展开来,然后解开了将自己固定在格纳槽内的架子,顺着重力缓缓地落在月球地面上,然后将脚下的月尘荡起,看起来就像是在下着一场由金属组成的雨水。

此时,登陆舱下面的货物终于露出的真容,货物的外形是一个低矮的圆柱,高度不超过五米,但直径却有着五米之多,柱身上有着无数接口。

【钍基熔盐反应堆状态良好,可以进行安装作业。】

【钍燃料罐密封状态良好,预计在反应堆安装完毕后可直接插入发电。】

路明非寄宿在素子人形里的意识,顶着这一张灰一块白一块的脸蛋,一边检查着反应堆的状态,一边控制着人形和机器人将反应堆转运到运载平台上。

登陆舱外,几台高大的二代龙骑兵凭借二十吨的出力,将整个反应堆抬了起来,一点点地挪到了运载平台上。月球引力的比较低,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同等质量的东西来到月球上只剩下了六分之一的重量。

这让龙骑兵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强大力量直接搬运一些重物,从而不用面对因为没有工程设备而无法搬运大型设备的窘境。

从三月十二日首次登月并带着二十公斤月壤样本返回地球后,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路明非通过尼伯龙根里的质量投射器,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连续发射了五枚登月火箭。

有着第一次登月时的数据,再加上后面几次发射的火箭不需要考虑返回的问题,因此从制造到发射再到月面着陆这几方面上,比第一次登月要简单的多。

因为不用考虑返回,因此对于携带的燃料只要能突破大气层就够了,剩下的推进靠着霍尔推进器足以完成。又因为不需要考虑返回的问题,着陆舱和着陆方式的要求不用太高,只要保证所运载的货物在硬着陆之后不会损坏就完事了。

为了保证材料的充足,路明非又偷偷提取了一条位于洛基山脉的金属矿脉。

如今,通过这一个月的努力,目前月面的第谷环形山里总共已有一百九十台机械傀儡,六台龙骑兵,一台作为路明非当前载体的素子机体,一台作为服务器节点的湿件主机,两座工业级的3D打印机,一个载重二百吨的履带式运载平台,以及大量的太阳能发电板。

月球上并没有成套的工业,也没有氧气和水,更无法驱动任何言灵和炼金术。因此,无法实现他在地球上平地起高楼的盛况,甚至连维持人形和机器人运作的能源也只能依靠太阳能,连康斯坦丁的龙骨在这里也不过是一节普通的较为坚硬的骨头罢了。

又因为月球本身没有大气层,向阳面的温度达到了一百三十度,太阳能利用效率极高,靠着大片的太阳能,勉强可以在当前的开发规模中达到能源收支的平衡。

这让路明非和人形机器人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人形和机器人的运作只需要能源,他们不会被碳基生命需要的必要生存物质限制住脚步。

因为不需要呼吸,所以对于空气的需求为零,因为运行人形机体的是湿件,是一个人脑类器官,只需要注入合成血即可保证运转,所以对于吃饭喝水的需求为零。

更不用说那些结构上比人形更为简单的机器人了,无机质的身躯可以长期暴露在月球表面,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用于宇宙环境中活动的舱外宇航服。

所以,生态系统自循环构建这一技术难度和工程量最大的部分被路明非直接略过,也不需要地球方面再浪费宝贵的运力,从而可以运送更多的材料以及设备。

而目前这一座登陆舱是这个窗口期里最后的一发登月火箭,最主要的目标是将一座钍基熔盐反应堆送上月球。只靠太阳能发电来维持月球基地的运转是不可能的,在后续的建设和使用中,一座可以持续大规模输出电力的能源核心是必要的。

因此,路明非在这一个月内,整合了神舆数据库里关于荒坂,欧空局和轨道航空开发月球的技术文档,结合了这个世界里对于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的探索,在第一次登月返回后,便加班加点地亲自用天地为炉开始了钍反应堆的开发工作。

钍基熔盐堆发电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工业上实现非常难。最难的是制造用于容纳钍基熔盐的容器和管道,高温熔盐是会烧毁管道和容器的。但在天地为炉和炼金术的帮助下,材料反而是最好解决的问题。

钍基反应堆的热点转换效率可以达到45%-50%,远高于目前主流反应的堆朗肯循环(33%),可利用的热量高,因此发电量也比传统反应堆要多。

另外,路明非还要解决推动涡轮机的介质问题,如果还是烧开水那么就等于是第一代第二代技术没什么区别。而且,月球表面是没有水的,即便南北极点下都有着大量的冰块,但也不是现在这个阶段所能采集的。

因此路明非解决方案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做介质,这种介质有着体积小,效率高,腐蚀性小的优点。因此,钍基反应堆对于水的需求远远少于前代技术,摆脱了传统反应堆需要大量水的这一问题。

尽管这个世界还未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存在,但在2077年,这玩意做为发电介质已经烂大街了,甚至可以说第四代反应堆技术已经是淘汰产品了。

钍反应堆所用的钍元素因为无法武器化,所以在当今社会相对于铀和钚元素,不是那么的被重视。

因此,在这一个月的紧赶慢赶,终于赶在窗口期的最后,完成了反应堆的生产。

将着陆舱内的东西都装上了运载平台后,浩浩荡荡地朝着一公里外的月面基地工地中走去。

远处的基地里,密密麻麻的人影在交错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