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办报64(1 / 2)

罗莎在办公室里翻着应聘教授的简历,从自己上任以来,从欧洲各地飞来的简历和雪花一样多。现在的华沙大学在许多刚刚博士毕业,在本国混不出头的年轻学者看来就是一片可以供他们肆意奔驰的草原。

但是她现在明显没有在真正审阅这些简历。昨天社民党在利沃夫举行了讨论是否创办《星火》的会议,会议的结果现在还没有传过来。罗莎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创办《星火》的提案是否通过了,根本没有心情看这些简历。

她把纸堆向前一推,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窗户旁,想通过外面的景色来舒缓一下自己的情绪。但一看到那些在校园里读书学习的孩子,想到他们可能会在旧时代的教育中变成下一个贵族,下一个资本寡头,罗莎就忍不住地心痛。

必须要传播思想,必须让年轻人认识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罗莎始终抱着这样的思想,这是比暴力革命更重要的事情。

一阵脚步声从木制楼梯上响起,离自己的房间越来越近,罗莎转头看向门口的时候,蒂什卡拿着一张电文几乎是撞开门冲了进来。

“主……主席同志,”因为剧烈的奔跑,蒂什卡的气息还没有捋通顺,喘了好几秒才缓过来,“通过了,会议通过您的提案了,《星火》可以创刊了!”

“太好了,”罗莎一拳锤在墙壁上,刚刚还挂在脸上的阴霾瞬间变成了喜悦,“太好了,会议上对刊物有具体的指示吗?”

“暂时没有,只是请您先在华沙把杂志办起来,”蒂什卡说,“不过这样反而更加辛苦了。以前做机关报,几乎都是给党内看的,现在创办一本真正面对公众的杂志,我们倒是头一次啊。”

“说的没错,所以我们要找有经验的人请教,”罗莎坐回桌前,把简历全部推开,找出一张信纸开始写信,“我给我的朋友写封信,他以前是出版商,对这方面应该比较熟悉。”

“我都不知道您还有这样的朋友。”

“很久以前的朋友了,叫埃里克,”罗莎写字的速度极快,几句话的功夫,她已经写到第三行了,“因为沙俄政府强行干预出版界,他的出版社就倒闭了,现在靠着自己的积蓄生活,他很同情工人,经常用自己的钱去接济他们,我认为是个可以信任的朋友。”

罗莎写好了信,嘱咐蒂什卡一定要亲手送到埃里克手中。

当天下午,埃里克就来到罗莎的办公室拜访她了,两人在门口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互相拍着对方的后背。

“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有想做的杂志了,”埃里克和罗莎握了握手,“看了您的信,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书籍刊物的希望,您简直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

埃里克有着一头凌乱的棕色短发,他喜欢用一顶皮帽子把头发压住。脸颊消瘦得如同刚刚爆发过泥石流的山体,突兀地凹下去一块,胡子修得很干净,但昂贵的夹克上满是油墨污渍,就像煎饼上随意挥洒的点点芝麻。

“过誉了过誉了,”罗莎忙请埃里克坐下,“请先生来,就是想聊聊发行新刊物的事情,我们准备做一个新的杂志,名字叫《星火》,主旨就是向社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重点是向青年学生和工人宣传工农思想,您看怎么样?”

埃里克听了这番话,开始盘弄起他显眼的大胡子,眼镜不停地眨着,还不是发出咂嘴的声音。

“我是非常赞同您的想法的,”埃里克琢磨了一阵,开口道,“但是您想想,让一本杂志同时面对学生和工人,会不会有些冲突?”

现在的联邦大学生大多是富贵家庭的孩子,最起码也是社会中产的子女,很难和工人共情。从杂志发行的角度看,如果强行把工人和学生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点的受众杂糅在一起,很可能会影响杂志的销量。

“您的意思是?”

“我看不如办两份杂志,一份就是您说的《星火》,面对青年学生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另一份,”埃里克敲了敲脑门,想起社民党曾经办过一份机关报,“把你们过去那个《工人事业》整理一下,做一个独立的报纸面向工人,您看如何?”

同时办两份报纸,自己的精力肯定是跟不上的。但是埃里克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说明他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主编人选了。

“您有推荐的报纸主编吗?”罗莎问道。

“一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前委员,马尔托夫掌权后,因为对党派的决议不满就一直滞留在波兰,”埃里克说,“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先生,您应该听说过他。”

“当然,”罗莎大喜过望,“他曾经就是我们党内机关报的主编,让他来主持面向工人的报纸再合适不过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