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脱销的《星火》73(1 / 2)

1911年5月1日,第一版《星火》杂志开始在波立联邦境内发售,另有部分俄文、德文、法文、英文等外文版本在整个欧陆地区发行。《星火》杂志的封面是纺织厂罢工当天,众工人簇拥在工厂大门的照片。

杂志一经发行瞬间在整个联邦境内爆火,轻松取代米哈沃维奇的《民主月刊》成为全联邦最受欢迎的杂志。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显克微支为其撰写的乡村批判小说《炭笔素描》和文学院大三学生布鲁诺·舒尔茨以罗莎提供的包身工资料为原型所撰写的中篇小说《黑夜中的女工人》,这两篇小说为《星火》吸引了大量读者。杂志发布之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两篇小说。

“好不容易放假了,”罗科索夫斯基收拾着自己桌上的东西,预科的内容很是无聊,每天不是体能训练就是语文数学,实在是缺乏军校的感觉,“听说有本杂志现在很火,叫《星火》,我准备去买一本看看。”

辛迪加躺在床上,手上拿着一本三流桃色小说,翘着二郎腿,耷拉着眼看着。他是阿波卡利斯元帅的儿子,即使在军校也享有一些特权——例如在非休息日也能出门去买东西的权利。因此他在A班里很受欢迎,学员们大多乐意多花点钱请辛迪加帮自己带些必要的东西。

“今天能出门,不如去外面逛逛,”罗科索夫斯基和辛迪加的室友,布兰卡·格里斯索夫走到辛迪加的床边,敲了敲上下铺的梯子,“阿波卡利斯同学怎么说?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出去逛逛?”

“出去可以啊,”辛迪加把小说放在胸口上,仰面躺着,“主要是不知道出去干嘛,也没什么好玩的。”

“至少可以出去看一看妹子嘛,在学校里也没有女孩子,”罗科索夫斯基收拾好了一个背包背在身上,“预科的军医小姐们和我们又天天见不上面,没有女人的生活算什么生活呢?”

“你别忘了,咱们班还是有个女人的,”布兰卡说,“再强调一遍,艾尔莎是女性,你要是喊她兄弟又要被她打了。”

“我不承认,”听到这个名字,罗科索夫斯基都有点发抖,“我不承认她是女性好吧,哪有女的能上来一拳给我干地上起不来了?”

他们所讨论的是这一届,或许也是很长时间里这个军校唯一的非医护类女性学员:艾尔莎·约德尔。据说她祖上是德国的容克贵族,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为了波兰的军功贵族。她的父亲汉斯·冯·约德尔是阿波卡利斯元帅身边的红人,以中将军衔任波兹南军区代理司令。艾尔莎能进入这所军校,她自身的优秀并不重要,这层背景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罗科索夫斯基和艾尔莎的相识很不美好,在开学的第一天,罗科索夫斯基在路上遇到了艾尔莎,他很自然地走上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并称呼她为“兄弟”,然后被一个过肩摔扔出去,半天没爬起来。

在后来的格斗训练上,艾尔莎几乎大杀四方,除了几位身材魁梧的男同学外,剩下二十多个人都被她打得怀疑人生。本来大家看到一个女孩上军校,明里暗里还有些嘲讽,但是被她揍过一顿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其实艾尔莎长得还是挺好看的,就是性格不太好,”布兰卡笑着转移了话题,“辛迪加,赶快走吧,再晚就要吃午饭了。”

“行。”说着,辛迪加把小说扔到一边,翻下了床。

三人都不想穿军装,于是换了一身便服出门。以前穿着军装,三人还算有个人样,现在换成自己的衣服后,三人走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压马路的地痞流氓,吹个口哨感觉就会被闻风而来的警察带走。

走到校门口,三人就看到了刚刚宿舍聊天的主角艾尔莎。艾尔莎很明显也看到了他们,便向三人走了过来。

看到艾尔莎走过来,三人瞬间失去了刚刚出宿舍楼时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布兰卡和罗科索夫斯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兄弟情谊,一把把辛迪加护在了身前。但身为阿波卡利斯的公子,辛迪加的骄傲又怎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呢,于是他立马回头把布兰卡拽到了自己前面保护了起来。而惊讶的布兰卡迅速的反应了过来,恼怒于罗科索夫斯基没有和兄弟一起共进退,于是也抓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袖子往前拽。

正在三人为了谁站在最前面互相撕扯的时候,艾尔莎已经到他们面前了。

“早啊,你们也出去玩?一起吧,”艾尔莎今天也换了衣服,但衣品比起三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女孩子一个人上街多少还是有点危险的。”

“不是,姐,还是您危险,”正在拉扯的罗科索夫斯基停下了手,“您要是危险,这个学校就没几个人出门是安全的了,谁不记得姐您在格斗课上的光辉事迹啊。”

听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话,艾尔莎也没有着急回话,只是黑着脸,把两只手放到一起,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关节声,听到这声音三人都老实了,一致附和到女孩子一个人上街确实不太安全,我们仨今天很荣幸能帮到大小姐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