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东方的帝国97(1 / 2)

5月29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远东和奥斯曼的代表齐聚在柏林,讨论是否需要召开由德皇威廉二世提议的“旨在维持各国和平和经贸自由”的国际会议。

这次小型的集会也为英国提供了机会,英国代表执意要将德国对波兰的领土索求加入这次会议的议程。对于欧洲各国来说,这个议程并不受欢迎,大部分国家都不想卷入英德两国之间的争执。

但对于远东的帝国来说,这个议程非常有意思。远东的帝国代表汪大燮在看到会议日程后,曾饶有兴趣地问自己的秘书:“波立联邦是哪个国家啊?”

作为这起领土纠纷的当事人,波立联邦的代表海特曼没有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倒不如说,波立联邦现在根本没有资格涉足这种完全由大国主导的国际会议。英国出于礼貌告知了在柏林的波立代表团,但除此之外,波立再无其它优待。

“开会决定我们领土的去向,我们国家的代表团竟然不能参会,”海特曼坐在酒店里,等待着会议的结果,“耻辱啊,耻辱。”

“弱国无外交,我们比乌克兰好多了,”索尼娅说,“至少我们还是欧洲各国一致承认的主权国家,乌克兰最高拉达半年前就叫嚷着独立了独立了,到现在没一个国家承认他们是主权国家,这两天被图哈切夫斯基扬了,都没几家新闻报道。我们的事能在欧洲新闻头版上挂好几天,说明我们影响力不低了。”

海特曼靠在椅背上,重重叹了口气。作为一个外交官,看到自己的国家受到这样的待遇,他的心里自然是久久不能平静。可是正如索尼娅说的那样,波立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了。

总不能真和德国干一架吧。

“接下来,就只能把命运托付给英国人了。”海特曼把一张报纸盖在脸上,逃避着无法改变的现实。

“无论如何,这件事终于能有个了解了,我也终于能回家了,”在德国待久了的列夫现在只想回华沙,“他们的会什么时候能开完?”

“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大概今明两天就能给出结果了。”索尼娅说。

索尼娅的预料并没有错,虽然有好几个国家参与会议,但实际发言的只有英法德奥匈四个国家的代表。英法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极力压制德国的港口和海岸线,尽可能阻碍德国海军的扩张。

德国和奥匈代表虽然一度想要骂街,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欧洲老绅士的体面,用些能放在桌面上的体面脏话和英法代表对飙。一群人在会议上吵了三四个小时都没有如何结果。这样长时间地拉锯已经其它各国的代表都已经借故离席,或者在会议上带薪摸鱼了,不过东方的帝国代表却一直在认真地听着翻译,尽心尽力的记录。

作为雄踞在整个东亚的帝国,大宁王朝在1645年脱离大顺后,连续消灭南明、北满、大西等多个地方性政权,重新统一了天朝大地,并在之后的200年里北灭蒙古、南吞大越、东征日本,形成了一个实控领土北起唐努乌梁海,南至澜沧江三角洲,西到巴尔喀什湖,冬及库页岛,拥有东洋都督府、南洋共和国、蓬莱王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汗国等自治领,朝贡体系遍及东亚、东南亚、中亚、摩鹿加的堪称庞然怪物的天朝帝国。

一个无论在领土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位列世界榜首的国家,自然对一个小小的东普鲁士没什么兴趣。但大宁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从19世纪中期在海面上和英国人打了一仗后,大宁天子深感自家海军的羸弱,下了血本打造了世界第二海军。但和时刻需要海军维持遍布殖民地的英国不同,作为陆权国家,这么庞大的海军除了烧钱以外几乎毫无用处。

经过长时间的烧钱,朝廷对于这个庞大的海军终于忍无可忍,各省学校多次上书想要裁撤掉部分海军。朝内两党吵了几个月后,终于由礼部提出了一个新的办法:去欧洲拉拢其它国家,设定一个海军条约,规定好各国的海军吨位数,这样自己既不用烧太多钱,也能保持海军大国的地位。

汪大燮此次前来柏林就是为了说服英国赞同这个计划,只要大宁帝国和大英帝国都同意了这个计划,海军条约的签订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所以大宁代表团在这件小事上也要做足了文章,尽可能拉拢英国对签订海军条约的支持。在四国代表吵了几个小时,终于吵累了之后,大宁代表汪大燮终于有机会站起来说话了。

“与座的各位代表,请允许我进行一次发言。根据本次会议多次谈论的问题来看,我们现在最大的分歧在于海军规模增加上。各国现在都在发展本国的海军,这也使得每个国家的邻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海军以应对可能的海上威胁,毫无疑问,刚刚德国和英国代表的争执绝不是领土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因为海军问题引发的争执。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大家同时扩建海军,其实是不能对海洋局势的变化产生巨大作用,反而给所有人的财政增加没必要的负担。因此,我国希望,能在世界各国范围内签订一份确定的海军限制条约,在不影响世界局势且能足够保证世界各国的海洋主权情况,用我们最少的资源来确保海面的稳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