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求月票求推荐票)29(2 / 2)

方言对苏雅写的诗,倍感兴趣。

上辈子没看过一首,这辈子算是见着了!

“我到了。”

苏雅站定在门口。

“那我回了,你好好复习,上进!上进!”

方言一边倒退,一边半开玩笑地喊。

“去你的,找打啊你!”

伴随着苏雅羞愤的声音,他大步地走回自家,余光里瞥到刘建军家的一处玻璃,有个鬼影忽地飘过,八成是刘建军在偷看。

“把小雅送到家啦?”

杨霞从厨房里端着鸭架汤。

方言点头,“对了,妈,这些天可能有人来家里找我,到时候,您请他们到屋里坐坐。”

“谁啊?”

“很重要的人,其中一个叫谢缙,戴副眼镜,就是他请我去的全聚德,如果是他,您就给我的单位打个电话,我马上回趟家。”

…………

第二天,正是午休的时候。

编辑部的电话,铃铃作响,打破了清静。

方言接听之后,跟季秀英、王洁等人说了一声,下午要晚点过来,就见李悦叫住自己:

“是不是又是电影厂的电话?”

“真让您猜着了。”

“这怎么能猜不着,一个上午就来了两个电影厂的电话,一个北影厂,一个八一厂,都要找你拍《牧马人》,这次又是哪家?”

“上影。”

方言如实相告,便匆匆回家。

货比三家,跟上影厂比起来,北影厂和八一厂的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强,并没有派出跟谢缙对等的导演,心里的天平已经有倾向。

“岩子。”

“谢导。”

刚一进屋,互打招呼。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说说剧本的事。”

谢缙从公文包里拿出本《燕京文艺》,毫无疑问,就是刊登《牧马人》的那一期。

“谢导,先别急,您看看这个。”

方言从挎包取出厚厚的一沓纸。

“这是大纲吧……”

谢缙随手一翻,但看到密密麻麻的字,皱了皱眉,翻了下去,“这不是大纲,这是……”

“《牧马人》的剧本。”方言道。

“你一个晚上就写好了?!”

谢缙大为震惊,本以为“今晚从7点钟开始”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方言知道一个晚上过于夸张,就说之前西影厂就找过他写剧本,那时候就开始动笔。

“那也太快了。”

谢缙立刻镇定下来,从业快30多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类似的情况也见过。

往往是作家第一次当编剧,急于表现,又对电影剧本缺乏了解,以为就是单纯对小说删删改改,添点“时间”、“地点”、“对话”。

事实上,写剧本比写书复杂多了。

这个“复杂”,是小说只需要面向读者,而剧本要面向导演、演员等整个拍摄团队。

这么多年,谢缙见过很多当编剧的作家,像流星般璀璨一时,风头无两,但很快就陨落,消失在夜空,恰恰就是没有这个才华。

他有这个能力吗?

抬眼望向方言,心里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剧本如果不行,就找上影厂的专业编剧。

抱着这样的想法往下翻,结果越翻越不对劲,脸色大变,“岩子,这个剧本……”

“谢导,您觉得怎么样?”

方言上身前倾。

“啊、啊,不错,很不错。”

谢缙盯着他看,炯炯有神,“岩子,你真的是第一次写剧本,以前从来没写过?”

“是啊,谢导,怎么了,是格式不对,还是哪里有什么问题?”方言好奇道。

“目前还没有。”

谢缙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翻到最后几页,看到四四方方的框里,画着几个火柴人。

突然惊讶道:“你还画了分镜手稿!”

“画了些,写剧本的时候,脑海里总是蹦出这些画面,但没全画,一是我画工不行,二是时间来不及,三是怕影响到您的思路。”

方言喝了口水。

“创作就是要碰撞出来的。”

谢缙越看越惊讶,虽然画得粗糙,但不妨碍他读懂画面蕴含的镜头语言,衔接流畅,恰当好处,甚至有的跟自己所想的不谋而合。

第一次写剧本,就到了这个水平?

简直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您觉得怎么样?”

方言给他的杯子里续上热水。

“这些画面很棒,非常棒,完全就是我想要的那个镜头效果,电影里这几幕可以照这个来拍、来剪。”谢缙投去审视的目光,“岩子,这些全是你写剧本的时候想出来的?”

“有些是,有些是在更早之前,在我写《牧马人》这篇小说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

“写小说的时候就有了?!”

“没错。”

方言嘴角上扬道:“我只不过是把这些画面,全用文字写下来,这么说吧,《牧马人》是先有了画面,才有了小说,才有了剧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