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武帝文治【二】332(1 / 2)

  好在刘彻并不知道桑弘羊内心的想法。

  不然很可能反手掏出一沓账单让桑弘羊好好清醒清醒。

  【在研习了十数年《公羊传》之后,已颇有才名的公孙弘才终于在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求贤良的时候得以被举荐,当时,他已经快六十岁了。

  不过他这晚来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汉武帝此时并没有注意到他,只是给了他一个出使匈奴的任务,因为辞令不符合汉武帝的预期,于是就被汉武帝认为水平不行。

  公孙弘干脆请了病假,在汉代,连续请病假达到一定天数之后便自然离职,公孙弘得以免官返回家乡。

  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元光五年八月,也就是十年之后,公孙弘又被举荐为贤良文学,推脱不过的已至七旬的公孙弘终于再次背起行囊向长安进发。】

  原本羡慕公孙弘寿数的汉朝前期的丞相们有些无言以对。

  这七十了还在贤良文学阶段吗?

  这还来得及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吗?

  刘彻则忍不住为自己辩驳。

  什么叫

  “只是因为辞令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被认为水平不行”啊?

  听起来好像他有多么吹毛求疵一样。

  出使匈奴,可不就是靠着辞令行走天下吗?结果辞令不符合他的预期,他认为这是个草包,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

  【正如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是贤良文学面试的答卷一样,同为贤良文学的公孙弘也是要参与Boss直聘的。但是他的答卷却被梳理答卷的太常认为平平无奇,十分老生常谈,被放置在下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孙弘的文章在下等之中显得格外突出,总之,汉武帝一眼便看中了这篇文章,擢升为第一,并召见了公孙弘。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会面。

  史书上说,“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翻译一下,也就是说,汉武帝看他容貌甚丽,于是便拜公孙弘为博士,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道理我都懂,什么由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之中,容貌风度是重要的考核项,但这是不是也太玄幻了,哪怕是发生在颜值控晚期的猪猪陛下的身上也未免有些过于夸张了吧。

  公孙弘那时候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啊!】

  刘彻:???

  这又有什么好夸张的?

  容貌甚丽怎么了?又不是说公孙弘长得很美的意思,是说他弘丽有风度,观之颇有汉相之威仪。

  他一眼便看中了公孙弘不寻常的气质,这有什么问题吗?

  跟他多少岁了又有什么关联?

  你们后世之人究竟想到哪里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