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少小离家20(1 / 2)

从中学毕业前一月,杨文跟父亲和三位伯父说,不用骑马进城来接他们,郭老伯特地跟朱家大哥说好,让他们五兄弟从朱家马店借郭家的马返家,由朱家送货到马别河的马车带马回城。

离校之日,杨文带路,他陪灯亮送马的时候到过朱家。五兄弟挎着包袱,来到久负盛名的朱家马店。这是全城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大门尤其宽大,能并排错开两辆马车。

小小的山城缺油缺电缺机械,几乎还是靠传统畜力运转,耕地靠牛,跑货靠马。开马店的有好几家,有杜家马店、谭家马店。还有些生意人家需要运货,自己养有马队,兼营马店业务。

杨文听郭伯母说过,周芬父亲刘安龙活着的时候,刘家马队就在他家的安龙城到刘家远亲住的黄草坝之间穿梭,做粮油米面的生意。入秋以后,刘家马队就把安龙“招堤”十里荷花塘产的莲藕、莲子、打饵块粑上好的晚米驮运过来,又把甘蔗、芭蕉、“大红袍”桔子等驮运到安龙。

母亲王珍说她们王家远亲就是因为要到各地拉药材,也养有马队,附带做些马店的运输业务。从“黄草坝”拉出去的石斛、杜仲、金银花、天麻最多,这个地名就是因为此处盛产又名“黄草”的“石斛”而得名。

一座座一片片深山老林,比不得大江大河冲刷出的膏腴肥沃的“鱼米之乡”,可要“山货”,木材、药材、茶叶、菇菌、矿石,还得到山区。大山孕育的野生药材,数不胜数,品质一流,王珍的后家果断定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锁定深山做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药材买卖。

周芬父亲杨和文母亲娘家人的马队,跟朱家马店相比,还只能叫运输队。朱家马店,更有古代要顾及人吃马喂、歇脚过夜的驿站遗风。靠水井的一头,是客人住宿的旅馆和吃饭的厨房。另一头离得较远的是马厩、干草棚、检修棚和卸木拖车的大坝子。

杨文告诉四个兄弟,当初灯亮家在马大腿上方烙了他们起的名字,他一进马厩就先找到了已经长大的“骊驹”。

杨化眼疾手快,立马伸手牵住自己赐名的“五花”,杨炳想起自己是借杨化的“五花马”的光接上“千金裘”,一把薅住“千金”的缰绳。

杨昌在马厩溜了几趟,发现了他起的“冰河”。杨荣眼光在马厩扫了几个来回,路过的马帮卸下的马太多,最后居然是他起的“雪行”激动地喷着粗气闻出了他。

杨文问兄长:“荣哥,找对马了吗?能不能开路了?”

“‘雪行’认出了我,在千树园才见我几次,就把我记牢了。”杨荣牵着‘雪行’走过来,说:“稍等片刻,桑华和灯亮要来朱家马店找我们。”

杨昌说:“他们碰到我跟我约过,想听听我们兄弟的最后决定。”

杨炳说:“太好了,也正好听听他俩最后的走向。”

“好像是他俩,来了。”杨化伸长脖子一直注视着大门外,看到两个熟悉的小黑影一蹦一蹦地快跑而来,跟大家汇报说。

桑华和灯亮一个跑得呼哧呼哧的,一个跑得嗨嚯嗨嚯的。桑华一如既往,开门见山地表明:“我是直奔东部,灯明哥的航校,灯亮帮着我都跟他通了一次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