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华夏史料,浩如烟海(2 / 2)

李鸿运发出消息后,还特意等了等,但是六人都没有回应,此刻六人都已经陷入了震撼之中——

被史料记载时间,中华上下五千年!

确切纪年时间,两千八百六十五年!

这对于史料只有最多不超过五百年的六国来说,简直算得上是降维打击了!

一时之间,群中六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而李鸿运见到无人回消息之后,也按耐住了心中的激动,继续讲述“清君侧”的事情。

“之后,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不仅管理军事,而且通常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从而将辖内的行政、财政、户口、土地等大权全部掌握,做大后的节度使已经对中央形成了极大威胁。

最后,终于酿成了大祸,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大唐虽然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唐朝的人口、国力,也在这一场战乱中锐减,这次叛乱比七王之乱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都大得多,足足持续了七年。

而也是这七年,将唐朝从鼎盛时期瞬间推入深渊。当然,站在安禄山的角度,这一次的清君侧也是失败的!”

第三次是元朝末年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对于这一次清君侧行动,我所知晓的并不多,应该也是王朝内斗造成的战乱,清君侧的一方最终也是战败!”

“所以说,在你所知的历史中,前三次的清君侧都是失败的?”大魏太子安逸。

“我现在倒想知道第四次唯一成功的那一次,又是怎么一回事,按道理来讲,能以‘清君侧’为号,其本身应该就是势弱的一方,最后能够成功,想来这起兵之人当为雄主!”

大靖王朝钟天倒是对最后一次清君侧有了兴致。

“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的“清君侧”,便是明朝时候的靖难之役。

这一次的背景和七国之乱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宗室内斗,大明太祖将二十五名宗室封为藩王,驻守边疆和各战略要地,以此来加强皇室的力量。

后来,太子早逝,太祖朱元璋跳过儿子辈,直接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让其继承皇位,而这位皇太孙继位还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对大明的藩王下手!

在八个月的时间中,接连废了五位藩王,将其贬为庶人,后来轮到燕王朱棣的时候,遭到了反抗,朱棣以燕王府私兵八百人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在控制北平后,朱棣以“尊祖训、清君侧,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开启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在建文帝和朝廷的一系列脑残作死操作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朱棣继承皇位,不仅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地方反攻中央成功的藩王,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清君侧”成功之人。”

“我滴乖乖!这么猛的么?八百人?就清君侧了?还成功了?编故事都不能吧!”大魏太子安逸。

第一个发出感慨的是安逸,当看到朱棣起兵八百反抗朝廷,还成功了,就感觉世界变得魔幻起来了。

“看来这建文帝的一些列操作是足够的脑残作死啊,不然区区敌方藩王想要反攻朝廷,不说难如登天,那也近乎不可能!”

卫国国君李康则是注意到了李鸿运的用词,也是颇为感慨。

“所以《削藩策》在哪里?这件事能不能办?”大燕皇帝周峰则是还对《削藩策》念念不忘。

看到大燕皇帝周峰的消息后,其他人也都跟进,而李鸿运则是不慌不忙的打开电脑,搜索起来了相关的史料。

当然,顺便把六个红包也都收了!六个红包,金额大小不一,加起来足足有近十万。

此时的李鸿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老子要发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