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2 / 2)

其他皇帝们也是正了正身体,静等下文,因为李鸿运这么一个新的“开场白”,显然是有干货要说。

只见李鸿运继续讲述道:

“在唐初的时候,三省都是唐朝中央的最高机构,三高官官也同为宰相,共同负责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三高官官的办公机构为中书门下。在中书门下,宰相们集体商议国家大事,拿出解决方案并最后由皇上决定。”

卫国国君李康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就达到了群相的效果,削弱了个人的相权,防止一方坐大。”

“对!从制度上来说,这样是最理想的呈现,但是现实与理想不同,现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省中尚书省总管六部,在唐太宗时期,担心尚书令——也就是尚书省的长官权利过大,便以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为借口,不再授予尚书令这一官职,以左右仆射代行尚书令的职务。”

在李鸿运发的那张三省六部关系图中,对于三省下面都设有什么样的职位,也是有说明的。

就比如这个尚书省,除了尚书令这个一把手,作为宰相之一典领百官外,下边还有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员外郎和都事这样的职务,

而这个左右仆射就是统理六部长官的人,可以说是尚书令的副职。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李鸿运的话也就很好理解。

“这不是与赵匡胤在禁军中,不设置殿前都点检是一个道理?”

大楚皇帝杨旗开口说道。

唐太宗这样不设置一把手的做法,让杨旗想起了赵匡胤子啊禁军中的做法,二者都是不设置总职,就像宋朝的禁军,没有一个武将能够节制所有的军队。

而唐太宗这样做后的,尚书省中也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总领所有的六部大臣,左右仆射不仅只是副职,而且也有相互节制的作用,这就让尚书省的地位直接下降!

而李鸿运子啊听到杨旗的说法之后,也是眼睛一亮,想到了某个钓鱼佬说过的一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赵匡胤削弱禁军将领的手段,和李世民削弱尚书省的手段,不说一模一样,那也是大差不差了!

“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的时候,便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在李世民之后,也很少会授予尚书令官职。

尚书省不设尚书令,左右仆射自然就成为了尚书省的宰相,后来又有所变化,左右仆射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的头衔后才是宰相!”

“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变成中书门下一个机构,再削弱尚书省的职权,从三省变成二省、一省,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卫国国君李康的大脑飞速运转,盘算着这样的一个变迁说道。

“三省六部制的第二个演变,同样是在李世民时期,作为秦皇汉武之后的又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权力欲望同样是很强的。”

“这样的一位君主,是不会允许自己手下出现权臣的。”

“为了加强皇权——”不等李鸿运发出消息,群聊中便有人打断。

“等等——”

打断李鸿运讲述的是大靖王朝的钟天。

“怎么了?”

“你说这个李世民,是跟汉武帝一般雄才伟略的君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