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李康的感慨2472(2 / 2)

卫国国君李康哈哈一笑道,看到中书门下这个办公机构的名称,仿佛就能感受到背后的朝堂斗争。

“一开始的时候,中书门下只有决策权,而没有行政权力,就如同汉武帝时期的内朝一般,但是后期不断发展,中书门下设置了与六部对应的领导机构,于是便有了很大的行政权力!”

“那这不是又倒回来了么?”

大魏太子安逸有些震惊和不解。

一开始想法设法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的初衷便是如此,但是后来还是在慢慢的发展中,又重新出现了新的“相”。

“所以才说,华夏的相权在总的趋势上,是一步步的被削弱,但是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处于弱势状态。要知道皇帝不一定都是贤君明主,但是这些高级官员们,可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出来的!”

李鸿运的这一番话,对于群聊中皇帝们的打击不可谓不深。

“这……”

大翊皇帝刘信也说不出话来。

“原来是这样么?”

受过相权压制君权的何明,看着李鸿运的消息,陷入思索当中。

“我这也只是极端点的说法,因为中央集权是没错,但是君臣权力的争夺,也是一个王朝的矛盾之一。在保证不了代代出贤君的情况下,对于你们来说,一个好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维护王朝统治的根本。”

李鸿运的这番话有些沉重了,让群聊中的皇帝们,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思索当中。

“那在中书门下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下一步就该是限制削弱这一部门的权利了吧?”

最终是卫国国君李康,率先问道。

其他皇帝们也是猛然惊醒,按照此消彼长的理论,相权过大,只要下一个有为君主出现,就该削弱相权了!

“没错!”

李鸿运称赞了一声后继续说道:

“在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的权利已经再一次的膨胀,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唐玄宗时期就设置了翰林学士院,这一机构的职能在设立之后便逐渐扩大,慢慢的取代了三省,成为辅助皇帝进行决策的决策机关。”

“三省被废除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后,何明第一时间,眉头皱的更紧了。

“是的!不过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翰林院最开始只负责一部分诏书的起草工作,后来凡是皇帝认为重要的诏令,全部都由翰林院起草,并且参与皇帝的决策过程,最后才废除三省制度,翰林院也正式成为王朝中央的决策机构。

而这个时候,行使宰相权力的,便成了翰林院的翰林学士。”

李鸿运一口气将翰林学士院的职权变化说完,李康等人也便明白了其中的权利变迁。

于是不由自主的感慨说道:“中央集权,不仅仅只是中央和地方对权力的争夺,也有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唐朝的这一系列手段,对中央机构的调整,也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就像是衣服的换洗一般,中央的机构,也是需要时不时的调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