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淄川30(1 / 2)

淄川,一个地处鲁中山区腹地的淄川,一个因淄河穿城而过而得名的淄川,在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淄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境内古文化遗址众多,有被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磁村古瓷窑址,有被命名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安城遗址、蒲松龄书馆、留仙桥、养正园、般阳古城等。淄川古为般国故地,西汉初置般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改淄川县,境内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一处,省级旅游度假区一处,全国重点镇两处。

淄川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喝着淄河的水长大,听着聊斋的故事成熟。淄川是我的根,淄川是我的魂,淄川是我永远的乡愁。

乡愁是条河,一条流淌着悠悠岁月的河。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从远古流淌到今天,从遥远的古代流进了我的乡愁里。

淄河,发源于博山区白石山北麓,流经淄川、张店、临淄三区县,在临淄区金岭镇南入小清河。全长128公里,流域面积1808平方公里。她像一根彩带,把淄川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

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承载着淄川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淄川人浓浓的乡愁。

淄河两岸,沃野千里,良田万顷。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沃土,养育着两岸的儿女。淄河两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淄河,是一条生命之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

在淄河两岸,散落着众多的古村落、古民居。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是淄河两岸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是淄川人乡愁的寄托,也是淄川人精神的家园。

洪山古镇,是淄河岸边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古镇因坐落在洪山脚下而得名。洪山,因山势陡峭,峰峦叠翠,松柏森森,远望形若卧洪,故名洪山。洪山古为佛教胜地,山上有始建于唐代的云明寺,寺内有“般阳洞”和“鬼谷洞”,洞内有鬼谷子像。鬼谷子,名王禅,战国时卫国人,隐居云明寺著书立说,培养弟子孙膑、庞涓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洪山又是淄川古代名人蒲松龄设帐教徒的地方。蒲松龄曾在洪山云明寺东的南庵设帐10余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故事。

洪山古镇,因水而兴,因商而盛。淄河从古镇穿流而过,为古镇带来了舟楫之利,商贸之便。古镇沿淄河而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古镇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古镇的石板路,曲曲折折,蜿蜒向前。古镇的民居,古朴典雅,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看两旁的民居,听古镇的传说,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廊,又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在淄河岸边,还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土峪。土峪,因坐落在九顶山之阳,又名“阳峪”。又因村周围沟壑纵横,地形似“钗”,又名“钗子峪”。土峪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中曾出过进士、举人多人。村中有始建于明代的庙宇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教堂”。三教堂,因供奉释、道、儒三教神祇而得名。三教堂建筑精美,工艺考究,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颇具明清建筑特色。三教堂内,有壁画多幅,人物生动,色彩艳丽,是研究明清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土峪村,是著名短篇小说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乡。蒲松龄故居,就坐落在村西。故居是一座幽静典雅的四合院,院内青砖灰瓦,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故居内,有蒲松龄生平展室、聊斋展室等,展出了蒲松龄的著作、手稿、书画作品等珍贵文物。漫步在蒲松龄故居,感受着这位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和非凡成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这位乡贤的敬仰之情。

乡愁是一棵树,一棵生长着乡愁记忆的树。这棵树,就是生长在我家乡的那棵大肉烧饼树。

在淄川,提起大肉烧饼,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肉烧饼,是淄川的传统名吃,也是淄川的一张美食名片。大肉烧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鲜美的味道、诱人的色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肉烧饼的制作,讲究的是精细、考究。从和面、制酥、包馅、成型到烘烤,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大肉烧饼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不焦不糊。制酥,是制作大肉烧饼的关键环节,酥制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烧饼的口感和味道。大肉烧饼的馅,选用的是猪肉、大葱、花椒等原料,制作时先把猪肉剁成肉泥,再把大葱切成细末,然后把肉泥、葱末、花椒等调料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包馅时,要把馅包得严严实实,不能露馅。成型时,要把烧饼擀得薄厚均匀,大小适中。烘烤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候大了,烧饼容易烤焦;火候小了,烧饼容易烤不熟。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关键环节,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大肉烧饼来。

大肉烧饼的特点是:皮薄馅足,外酥里嫩,香而不腻,鲜美可口。吃大肉烧饼时,如果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或小米粥,那更是美味无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