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十一年启尘封(下)63(2 / 2)

但人死怎能复生呢?寿数尽时,魂魄皆散;肉身不全,阴神难存。陈秋断定,这必然是骗人的把戏。果然,只看了一次,他就揭穿了神婆让百姓见到死去亲人的方法,不过是惑心术而已。

但是,揭穿了神婆之后,陈秋反而被百姓抨击谩骂。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和百姓发生了冲突,也因此败坏了名声。原本生意还不错的店铺,直接变得门可罗雀。

在此事之后两个月,当时的捕头找到陈秋,说怀疑牛宇之死和他有关,他这才知道牛宇死了。

因为是主要的嫌犯,陈秋的供词很长,足足写了半张纸。王树人也从中略微的了解了陈秋,难怪一位道士老爷只能守在那个人进去都费劲的小店里,原来还是有渊源的。

虽然王树人觉得陈秋说的不会有假,毕竟都穷困到了蜗居在那一条小店里,也没出去“化缘”的修士,品行想必是有保证的。但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当年的案情,王树人还是找到了神婆的供词。

那个牛宇是死在上山追捕一个大盗的过程中的,这个大盗绰号三眼兔,现在仍然逍遥法外。至于究竟在哪,王树人就不得而知了。

神婆说,原本她在酒泉做生意,和谁也都相处得来。直到陈秋出现,不仅抢了她的生意,还想砸了她的场子。幸好乡亲们支持她,才不至于被一个外地人欺凌了。

牛宇死的那天,她在西山看到一个很像陈秋的人,给了一个带兔子面具的人两张符纸。因此,她怀疑是陈秋和三眼兔勾结,杀了牛宇。

而仵作的报告中,牛宇的身死也确实跟符咒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应当是先中了一种能够镇魂定身的符咒,然后又被利器斩首——他的头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神婆一口咬定,那个能够镇魂定身的符咒,就是当时陈秋还在经营的灵符堂中售卖的“玄科禁祝符”。至于说她有什么证据,就只有她看着像了。

翻过供词,后面是各种证物的列举,比如牛宇当天做的事情和行动路线,此时神婆的位置,并且指出了在哪里是有谁看见,能够证明的。这个做的很详细,就连牛宇吃饭如厕之类的事情都写上了,也能够证明神婆确实有机会看到陈秋和三眼兔密谋。

不过对于陈秋,则显得十分简略了。他整天坐在符店里,只有午时一个过路的人说店里是有人的。王树人看到这里还感觉有些奇怪,灵符堂也算不上偏僻,怎么也得有几百人路过,难道就一个人往里看了?不过想想他曾和百姓发生过冲突,没人愿意为他作证也在情理之中。

再之后,就是知县升堂办案的过程了。这部分只有一段话,王树人还没看,就发觉了不对。这案子牵扯不小,情况也复杂,最重要的三眼兔也没抓到,怎么能如此轻松的判断出实情?

当年的那位知县给出了答案,他下令带上陈秋和神婆之后,也不问话,直接拿出了一个“宝葫芦”。然后他问葫芦帮三眼兔杀死牛宇的是不是陈秋,问了七遍,葫芦里蹦出来一个绿色的豆子,他直接认定了陈秋就是帮凶。

这“宝葫芦”没有更多的描述,王树人无从得知它究竟是干嘛的。但用这个来断案,哪怕在并不算懂断案的王树人看来,也着实荒谬得过分。而当时的知县不知为何,堂而皇之地把这个理由写进了档案当中,还行书润泽观,要求他们收回陈秋的道碟,以“明正典刑”。

这是因为按照昭律,如果有功名或者道碟在身,是不能上刑的。所以必须由道教的正宗,或者签发道碟的宗门亲自收回道碟,才能动刑。

幸好,润泽观并不像那个知县一样乱弹琴,回信询问具体的证据。因为当时的知县并不能提供这些,所以拒绝了收回陈秋道碟的要求。

知县直到最后也没能给陈秋上刑,却把勾结三眼兔,杀死牛宇的罪名记录进了卷宗。还没收了陈秋的灵符堂,此后的事情卷宗没有记载,不过平白被剥夺了产业,他对县衙的指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十一年了,那个二十多岁的,学成本领想要造福家乡的青年,已经白了头发。王树人回想起离开莫问符店的时候,看到陈秋的身影淹没在阴影里,歪着头,单手扶额,靠在椅子的把手上,看不清神情,恍若顽石雕成的像。

他把袋子整理好,塞回了架子上。锈迹斑斑的铁门虚掩着,他上前推开,并没有光照进来——时辰已经不早了,天光暗淡。而那铜质的,金黄的灯架,尚未点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