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打牙祭31(1 / 2)

李怡从来不会亏待自己,前世一个人时,也吃过许多天南地北的小吃和美食,自己也会做饭,虽然只会炒简单的家常菜。

来到这里后,也可能是缺少调味料的原因,饭菜都是原来汁原味的,她发现自己更喜欢这种简单的饭菜。

也许是生态环境的原因,李奶奶炒菜多数时候只放了一点油和盐,最多也就是放点酱油,醋和花椒,辣椒,但做出来的菜却非常爽口,能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除了有点馋肉之外,李怡真的觉得现在生活很好,虽然要劳动,但也不会太累,每天下了工就有热腾腾饭菜可以吃,也没有什么生存压力和城市的喧嚣,日子过得平静安宁,甚至让她生出了咸鱼躺平的念头。

但是她知道不能,而且她也想弥补前世高考失利的遗憾考上重点大学。甚至努力一把,说不定还能考上京大华大,毕竟她前世学得也不差,还有两年多时间,足够她把知识点吃透了。

给自己鼓了鼓劲,李怡觉得神清气爽,故事都写得顺畅无比。

这篇长篇连载小说,她已经写了好几十章,每半月邮寄一回,三天后又是交稿的日子,李怡奋笔疾书,只想快点完稿。

这时期挣钱渠道很少,写文章投稿对于需要积累资金的她来说非常适合,毕竟前世看过那么多狗血年代文,拼凑拼凑就是一篇青春励志小说。

对于她这种普通人来说,什么勇闯黑市呀,废品站淘宝之类的都不太现实,老老实实挣点稿费,将来政策开放后,有本金做点小生意什么的还更加实际一些。

转眼到了三日后,李怡和何晴晴约着一起去县城,另外三个男知青也跟着一起,牛车坐不下那么多人,所以他们就干脆走着去了。

因为是集日,一路上没少遇见赶街的村民,没想到还遇见两个白箐村的男知青。

有社牛属性的王志刚在,向阳村的事情没透露多少,反倒是把白箐村的动向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两名白箐村的男知青来自湖省,也是从小没干过活吃过苦的,来到农村后各种不适应自不必说,好在家里条件还不错,每月补贴点钱票,寄点包裹过来,日子勉强能过。今天也是去赶街,顺便把包裹取回来。

白箐村住户多些,分到的知青比较多,据说有十五人,住在专门建造的知青点,鸡毛蒜皮的纷争层出不穷,每天就像唱大戏一样,有时为点小事便能吵得不可开交。

白箐村田地多,但是人口也多,又不像向阳村一样背靠大山物产丰富,分到手里的粮总是不够吃,也就将将吃个七八分饱。

这会可不是少食多餐提倡养生的时代,吃不饱饭就没力气干活,可见过得有多辛酸。

李怡再一次觉得自己幸运,向阳村的人口少,但村民团结,因此同心协力开了很多荒地,所以分到的粮食足够吃。

最重要的是她借住李奶奶家,她们家人厚道,李奶奶厨艺也好,每个月只用交两元钱菜钱便能吃饱,还不用挑水砍柴做家务,生活安逸极了。

到了邮局后,李怡率先把书稿投递掉,之后就排队领取了包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