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五大街菜市场15(2 / 2)

我转来转去来到常买肉的档口前,这是一家年轻夫妻档,女摊主总扎着蓝布围裙站在柜台外,一边招揽引导客人,一边帮客人挑拣肉,男摊主则在档口里负责称重、斩骨、打包,妇唱夫随,两个人的生活看上去和和美美。

“大哥,买点什么?”女摊主的眼神很凌厉,她还在给一个客人挑选肉的时候,余光已经瞥见了我,也不忘向我打招呼。

“阿姨,吃点啥?”在我想要问里脊肉价格的时候,女摊主又瞥见一个女顾客,便赶紧热情的打招呼。

“小里脊多少钱?”我问到。

“今天19一斤,大哥,来一条?”女摊主说。

“这条吧。”在我挑拣的时候,女摊主早已经顺手扯了一个塑料袋,打开了袋口,站在我身边等着包装,看我挑好了,她顺手就把包起来的里脊肉扔给男摊主。

“给大哥称一下。”一气呵成,顺遂麻利。

买好了肉,我便去那家小饼档了,心情愉快的想着回家做给女儿吃,也想着以后买猪肉,就买她家的了。

细水长流的生意,就是这么来的,这菜市场里的大多数买卖,也都是这样平淡的,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但凭着自己的用心,去赢得生活的幸福与喜悦,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一样。

菜市场就是人世间的一面镜子,它每天都上演着万家灯火中的酸甜苦辣、欢歌笑语,我喜欢溜达在菜市场。

有一天我想用海鲜、萝卜给女儿炖一个羊排,所谓“鱼羊鲜”吗。只不过那薄而无刺的鱼肉片,我是片不出来的,就我这刀工,切个土豆丝都能切成土豆条,那就用虾来代替吧。我溜达在海鲜那里,想着既然是用虾来提鲜,也用不了几只虾,就无所谓好坏,只要是活虾、差不多新鲜的就行。

“你这虾怎么卖?”我一边闲散地站在一家档口前看着摊子上的虾,一边随意地问不同摊贩。

“28一斤,这虾很好了”。摊主不停的撩拨着虾,以显示虾的新鲜。

毕竟是冬天了,我看除了偶尔有几只虾还有力气蹦跶翻身,剩下的虾看上去可能都只是在喘气而已吧。我故作深沉的盯着虾,不言不语,其实不是我不想讲价,我是不知道该怎么还价,我想如果我这么不说话,对方便不知道深浅。

“要多少?”通常大多数摊贩,在你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或者看你犹豫不定的样子,都会热情而故作可惜地二次报价,但这个摊主并没如我所愿降价,我就离开了,觉得他的虾有点小,就又向前走了几步。

恰好,我看到另一位摊主在给一位老奶奶称虾,我乜斜着眼睛,看她的虾似乎比刚才摊位上的虾,个头大了一些,鲜度活了一些,顿觉这摊上的虾,要比刚才的虾好。于是我提高了嗓门问:“老板,你这虾怎么卖?”“30一斤。”听摊主报价后,我心里便想,这虾果然就是好,看这虾的饱满度,要不然摊主怎么敢卖的贵呢?我捏起一只虾来,反复的看着虾的色泽。摊主看我想买的样子,也顺手拿起了塑料袋,要给我装虾。

“老板,给我称六只虾”,我大声的说,摊主显然没想到我就买这么一点,不仅手里的动作稍微迟疑了一下,就连那眼睛也翻了一下,我顿觉窘迫,便赶紧说:“”怎么,不卖吗?我就炖个羊排,用不了几只。”

那女摊主看上去有五十多岁,齐耳的短发,浓眉大眼,常年在外风吹雨打,脸上有一些岁月的痕迹,但看上去应该是个憨厚的人,她不言不语的拣了六只虾称好,我接过她手里的虾,付了钱便赶紧走开了,真是一次让我窘迫的经历。

因为那天早晨,我来的特别早,大概七点多,菜市场上的很多蔬菜摊位刚开始整理,我便带着虾来到了肉市挑选羊排。肉市虽然长,但卖羊肉的却只有三家,我来到第一家。

“买点啥?”

“有羊排吗?”

“有,35一斤。”

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我低头看摊子上的羊排,干净利落的样子,色泽度也不错,心想就它了吧。我刚要开口说买一点,却见那摊主把羊排的另一边翻过来了,或许他是觉得我犹豫不决,便想让我看这块羊排的肉有多好,我却看到的是那块羊排有大量的皮和脂肪,我抬头看了一眼摊位,整个摊位还没有被整理过,很多肉杂乱无章地随意摊开了,我便说:“你这还没剔除好呢,你先收拾吧,我一会来买。”

常年卖肉的摊主可能习惯了这样的敷衍回答,觉得一旦离开了,就不会再真的回来买她的肉,便赶紧一手拿着刀在羊排上剔除,一边说:“这都好了,哪里还有皮,这是脂。”我便不再说啥,转身去了菜摊,我要先去买萝卜。

我总是这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的意见只说一遍,无论对方是谁,我常说我其实是个生性冷淡的人。

我常光顾的菜摊就那么几个固定摊位,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几个摊位卖的菜价究竟是贵还是便宜,为此我妈常嫌弃我,我还振振有词的说:就算是贵,总体买下来也不会差两块钱。

可是我忽略了一点——生活的精打细算。

“这白萝卜怎么卖?”尽管我如今开始问价格了,但其实我还是从来不讲价,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还价,所以也只是象征性的问一下,顺手挑了一只看上去顺眼的白萝卜,递给了摊主,利落的付款,然后又挑了芹菜、油菜,就满怀信心的返回了刚才的羊肉摊,我想刚才的那位摊主应该收拾好了吧。

“买点啥?”男摊主隔着挂着的肉条问。

“你剔好了吧……?没收拾?还是这样……?”十分钟前我翻动的那块羊排还是那样子。

“嗯?”很显然男摊主不明白我的意思。

“哦,这不是挺好的吗?哪里还需要收拾……”,女摊主仿佛想起我来了。

“你这不是皮吗,你再收拾一下吧,我先去买点别的……。”我有点恼火,找借口转身便走了。

我很快来到了另一家肉摊——这是我常来买牛排的摊位,我翻看着她家的羊排,几乎跟刚才的一样,便有些失望的不说话就奔向了第三家。

“羊排怎么卖?”以前我从未买过这家的肉,便不抱希望地随意问道。

“35一斤”,摊主一边回答,一边挑起羊排向我介绍:“你看,这块羊排多好,没有肥的,既干净还新鲜。”

“你翻过来我看看……,这是什么?这是皮?还是脂肪?我们家不喜欢吃脂肪多的……”。我看着女摊主翻动手里的那块羊排自言自语。

“这点算什么,多少都会带点……”女摊主一边说,一边用剔刀剔除脂肪。

“我再看看吧……”,我想再去看看第一家。

可能我的确不象买肉的顾客吧,我特意赶回到第一家羊肉档后,看到那块羊排还是那样子,便有些不满意。

“买点啥?”还是男摊主的声音。

“你这羊排就不剔除了吗?”我本想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买这家的了,毕竟我大清早就说要买他的羊排,可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他还是那个样子,心里更恼怒了。

“这已经很好了啊……”,女摊主说话的时候我已经转身离开了。

“他都来回看了三遍了。”我离开的时候听到女摊主嘟囔着,明显有些嫌弃我了。

这个时候我已经来到了第二家,心想要不然买这家的吧,便认真的拿起她的羊排,问:“你这羊排怎么卖的?”

“35一斤,要一块?你刚才不是拿起来看了吗?”我不明白女摊主为啥带着情绪与我搭话,我便有些尴尬,心里也有些恼怒。

“你好好看看吧”,她继续说到,我不知道她为啥要这么说,心里越发不安,便一声不吭的离开了,我来到第三家羊排摊。

“就这块吧,给我剁一下吧。”我对摊主说,女摊主爽快的给我收拾好了,我付完130元钱,就带着羊排离开了菜市场。

买羊排的这次经历,我的心理已经不是窘迫了,而是尴尬了,不过好在我很快回过神来,开心的回家收拾着,要给小女炖一锅美味的羊排大虾萝卜汤。

我先用砂锅清炖羊排,随着红色的火苗跳动着舔舐锅底,很快就有热气咕嘟咕嘟地氤氲着冒出来,羊肉那特有的膻味也飘了起来。我喜欢用砂锅炖羊排,不仅仅是因为砂锅的温度均匀恒定,更是因为据说砂锅的砂在高温中能与羊肉美妙的融合,那滚烫的汁水包裹着羊排,会在高温中更有效的催生出羊排的营养成分。

经过大概一个小时的炖煮后,往锅里放入早已切好的白萝卜滚刀块,用不了十多分钟,萝卜搅动着羊肉的清香就扑鼻而来。此刻,羊肉的味道裹挟着羊油,已经滋润进了白萝卜那细腻的纤维层了,仿佛久渴了的人喝了一杯温润甘洌的泉水。

再用小火继续炖二十多分钟后,打开锅盖,把早已洗干净的大虾,赶紧放入滚烫的羊汤中,只见那原本还抖动着抻腰身的大虾,被刚丢入汤口的时候,瞬间就便被热烈的氛围染红了全身,海虾天生的鲜味也随着锅汽沁入心扉,砂锅盖再也压不住这一锅鲜香了,竟惹得在卧室里写作业的女儿问:“爸爸,你做的什么呀?”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每家都有一抹传承的味道,即所谓的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或者爸爸的味道,那在别人看来可能不过是一碗疙瘩汤,可能不过是一张小油饼,可能不过是一碗红烧肉……,但那蒸锅里的淼淼烟气,却是一家的温馨。我不会做饭,但我在尽力尝试着一道可以让女儿记住的家的味道,那是属于我们与她之间的独特记忆。

十五大街菜市场里贩卖的菜都是寻常百姓的家常菜,但其实也是世代的延续,生命的长度,比如我们常吃的芹菜,早在一千年前,古人就开始享受它的美味了,《诗经·鲁颂》中有诗《泮水》写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意思是想起泮河很愉快,走到水边摘芹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几千年以来,很多曾经是王侯将相才能吃的佳肴,也早已成了寻常百姓家的生活。

没有一种味道比菜市场更有生活气息,虽然无处不在,却也需要我们自己去体味发现,菜市场里的生鲜来自我们生活的大地河流、天空海洋。

人间有味在清欢,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做法,王侯将相的生活奢靡,做法精致细腻,比如《红楼梦》里贾府为了一道“茄鲞”,居然是“一只茄子用十来只鸡配”。高端的食材通常都是简单的烹饪,与深似海的侯门不同,据说汪曾祺老先生也擅长私房小菜,比如有一次他女儿来客人,老先生兴致上来,定要做一道美味给客人品尝,都知道汪曾祺老先生是美食家,见老先生肯亲自下厨,都垂涎欲滴眼巴巴地等着,于是乎一顿操作猛如虎后,老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端上来一盘精致的“蜂蜜小萝卜”——一盘被去了皮后切成滚刀块的青萝卜,涂抹了蜂蜜。客人瞠目,祺女结舌,落得客人竟然一口没吃败兴而去,当然也有可能是客人觉得做客时吃萝卜不雅,万一不小心打嗝放屁,那得多丢人、多不雅,于是便便落荒而逃。汪曾祺老先生因此也遭到女儿一顿埋怨——还不如削一只苹果给客人呢。可见,附庸风雅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只食人间烟火的我,则只会做一顿简简单单的饭菜。我希望能用这样的寻常生活气息,养育女儿的心灵,如果她有伤痛,那就抚平伤痛,如果她失去勇气,那就积赞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的生活小确幸。

而人生就如同春韭抽芽,一茬又一茬的变着法挺拔而出,只为了呼吸最高处的阳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