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民生正轨64(1 / 2)

有了皇帝亲口做背书的“便宜行事”四字,段然对滁州就有了许多办法,比如他可以将政令上三个月的期限抛在脑后,将开荒这件事延续到他离开滁州为止,这会让段然减轻不少压力。

又或者他可以将滁州乃至附近几个州府积留的粮草借调过来,战事结束,这本该是要被兵部回收,乃至是贪墨的财产。段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东西送到滁州来,才能算是物尽其用。

挑在冬末初春的时节进行开荒,是个极其不智的选择,大地覆盖着薄薄的一层坚冰,土壤浑然结成一体,让人不得不使出十二分的力气,整个进度变得极其的缓慢。

这种时候,若是再赖在荒地里,便是愣头青的行为,只会吃力不讨好。段然不得不再次调整自己的计划,将疏浚滁河的工程提前,滁州虽属江北,但还没冷到把流动的河水冻住的地步,想必若只是清理些被河水泡着的淤泥,应当不会太费力气。且清理出的淤泥,届时晒干后,也可用来肥地。

于是,在荒地上苦不堪言的劳工们,又被段然赶进了冰冷的河水。

滁河并不是什么大川,淤塞处也只在滁州与台城交界的一小段,因此工程不算浩大,这也是曹培同等人愿意出资的底气所在。不过究竟是滁州与台城的界河,段然第一时间还是给润州刺史王举道去了信,要求其予以配合。

身侧有一个人力物力都颇有充盈的上州邻居,这个时候不请他帮忙,段然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当春风重新吹拂在大地上,滁河至台城一段已被彻底疏通,段然特地让民夫们多挖了几里,剩下的河段将由王举道接手,待润州方面的工程完结后,滁河就能直通长江,漕运行业将再度于滁州复苏。

忙碌了数月的民夫也需要进入休整,即使是牲口,无法进行如此高强度且无休止的劳作,何况是人?在清理淤泥时,段然发现不少民夫都出现了双脚被泡烂,严重者甚至疮口生蛆的情况,因此不得不调整工程节奏,让民夫分组分批入场,往往是上工一旬,便要休息五日。

当初查办邓平以后,段然曾经短暂地主政过归州,但当时,他似乎从未在意过这类治州的基本问题,即使是主持粮草运转一事,很长时间内段然也都交给了周辅去处置,自己却专心窝在兴山县,办些所谓的案子。

而今看来,那时候算是投机取巧了。

无论是劝课农桑,还是以工代赈,乃至是那些真正需要调动大量百姓,涉及到百姓基本生活的事情,都不是能够经得住取巧的活计。

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段然这个滁州刺史去亲身体验,若不能如此,难道就让民夫们累死在荒地上、泡烂在河水里?衙门的人只会考虑该如何给上官交出答卷,只要不闹到段然的案头,便不会在意工地里会上演出什么样的人间惨剧。

但开荒这件事还是拖不得,能够早一天收获到粮食,官府和百姓的压力就能早一天得到消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