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会谈100(2 / 2)

这倒不是段然口不择言,而是其故意为之,就在鸿胪卿焦甫出发后不久,邺城便收到了留守契丹使节贾操的信函,对于契丹的进犯渤海一事,他在信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两国以辽水为界,各占东西,关系本就不算融洽,契丹调兵于辽水之畔围猎,并不奇怪,反而是两国交往时常有之事。以贾操于彼处的见闻判断,这本是契丹照例的正常演武,国内并无要调集大军东进的风向,至于越过辽水主动侵略,更是闻所未闻。

但眼下大宣量又言之凿凿,声称契丹的确已越界劫掠,渤海损失重大。

而收到贾操信函的邺城中枢,在并未得到焦甫的确认下,便开始着手与渤海通商,这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了。

那么到底是谁在扭曲事实呢?

不过段然既然接手了开设登州口岸的任务,便也无须再纠结于这个问题,当下只须交好大宣量即可。见他打开了话匣子,对契丹滔滔不绝地控诉起来,段然自是积极应和,尽说些好听话。

“贵使勿忧,使节已在路上,若查实确有此事,夏国绝不忍见渤海受辱、子民离乱。辽水宽阔,不及长江,契丹地广,又岂能比于江南?夏国能一战灭荆,亦能以军威震服契丹。”

大宣量当然也知道段然此时不过是空口白话,便也收起了作态,终于将话题引上正轨,开始商议起登州口岸的事情。

讨论起实际事务,两人迸发出了惊人的效率,仅一个下午,便将各自的责任划分完毕,待暮色降临时,段然留饭未果,于是亲自送大宣量回到馆舍,一路桑相谈甚欢。

最后,段然邀约大宣量来日赴宴,将与定一库方面一起,敲定个中细节。

当段峙也参与进来,展开三方会谈时,终于遇到了一些难处。段峙于席间默默地算了一笔账,却发现,在定一库大部分力量都集中于西域的情况下,并无太多余力主导此事,因此不得不尚书皇帝,要求户部的支持。

而当户部也加入到计划后,整个会谈的推进就变得缓慢了许多,显得旷日持久起来。

为此计划牵头的段然却没有多少压力,作为登州都督,他要做的就是提供场地、人手,遣水师维护商道,以及按时收税。在会谈中,他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以登州的客观条件为由,否决其他三方提出的一个个要求。

作为日后对口岸进行实际管理和操作的人,他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会谈结果更符合登州的情况,并在敲定文书后,具上姓名印鉴,然后回到登州,不折不扣地执行。

直到代王世子段圭的百日宴后,经四方妥协下的奏疏才终于呈到了尚书房中、皇帝段言的御案之上。而在此时,段然竟又得了个差事,仍旧是登州都督之职,却须持节出使渤海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