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熊氏方略65(1 / 2)

熊廷弼说的话让朱有教心中一惊。

现在的局势这么不利吗?

只听熊廷弼说道:“陛下,我大明成祖皇帝时期,在辽东一共有130个卫所。到了太岳相公秉政之时,对辽东兵力大量补充,最终辽东卫所增加到381个之多,差不多增加了三倍。”

“那个时候的辽东,常驻兵力94693人,战马77001匹,各色驮马、骡子之类的四万多头。”

“此外,山海关还有常驻兵力四万人。”

“那时候是真的兵强马壮、粮饷充足!”

熊廷弼随即眼神中的光芒就开始暗淡下来。

“但是太岳相公去世之后,辽东就开始被耽搁了。”

“万历三十六年,臣亲自去辽东调查,当时兵员少了一万多,战马更是腰斩,只剩下了三万三千匹。”

“抚顺之战,损失兵力一万余,战马损失九千。”

“杨镐战败,包括各地支援兵力在内,一共损失兵力五万,战马、驮马、骡子两万八千头。”

“等到袁应泰和王化贞之后,连战马带驮马、骡子一共就只剩下了两万头了。”

“兵力倒还能靠着招募和调动,维持在六万多人,但是精锐士卒和名将连年损失之下,又怎么可以跟以前相提并论呢?”

“而建奴,则是精锐八旗有六万人,全民皆兵之下可以征发八万骑兵、六万步卒。而且他们不缺战马!”

精锐损失的最可惜。

萨尔浒之战,杨镐不但把辽东精锐送进去了,连带着延绥、宁夏、云贵川的援兵精锐也给送进去了。

要不黄火怎么敢在河套闹事儿,而西南又有“奢安之乱”?

朱有教说道:“这就是兵力和战马的对比。”

“朕记得孙先生出关之后,曾经招募过士卒,也补过一批骡马的。”

熊廷弼说道:“新兵要变成精锐,需要时间。补充战马更需要银子。”

“新兵能上马作战,几个月就行了。但是要能赶上跟建奴对决,则至少一年。要达到敌人的水平,也要三年!”

朱有教说道:“所以袁应泰和王化贞要求决战,都是错的。”

熊廷弼说道:“杨镐决战也是错的。当时敌人除了奴酋之外,手下将领很多都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杨镐领着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上阵,长途行军加上天气恶劣,一开始就吃着亏呢。”

“不过陛下可以期待的一点就是,经过在辽东多年的打磨,我大明年轻一代的将领也成长起来了。只是还需要训练精锐士卒和战马。”

朱有教问道:“有了精兵良将之后呢?”

熊廷弼说道:“拉锯!待敌疲之后才能相机行事。”

“陛下,不是臣不想跟敌人硬碰硬,实在是现在碰不得。”

“我大明缺少骑兵,兵器之利,在于火铳火炮。敌人则是利在骑射。”

“两厢对决之时,火铳在五十步以内人马俱伤,但是发射间隔平均下来要二十个呼吸的时间。有这时间,敌人扛过第一轮,就完全可以冲到十步以内了。”

“十步以内,八步以外,刚好长枪发挥不了作用,而箭矢又刚好可以破甲。咱们的士卒就只能弃铳格斗。”

“步卒对上骑兵的近身格斗,陛下应当知道后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