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40(1 / 2)

  但好在他只是君子,还没有变成老顽固。

  “谢如期,之前神龙山上流传的《马原》一书,你可看过?”叶悬光问。

  “看过,只是……”

  “既然看过,你就应该清楚,在我们希望建立的社会体制中,‘人才’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我们的根本。”叶悬光打断了他的话说道。

  “我们所占据的白河前线与雍州,总人口超过五千万,而这些任重,仅有百分之一是识字的读书人。你也看过各地丁口账册,知道这百分之一里面,仅有一成是家境殷实能让子弟安心读书的人,其余的九成均是寒门子弟,需要倾尽家财才能供着一个不知日后是否能做官的希望。”

  叶悬光看着谢如期说道:“这便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谢如期何其聪明,联想到刚才叶悬光提到的《马原》一书,顿时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他慢慢说道:“代表着大量的劳动力和社会资源都浪费在了科举上面。士农工商,工商业地位低下时,生产力的发展被遏制,劳动力和社会资源越发稀少。当只有科举制一条晋升渠道时,没考上的人拼了命地往里钻,考上的人则会想尽办法在位置上谋取利益,以弥补这些年来自己的付出。也会加剧官场贪腐。”

  “不错。”叶悬光赞赏地看着他,“而且,这个社会其实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科举做官的人才。百工匠人不需要精读百家经典,所以我们的培训班,入门只进行最基础的扫盲教育,随后便根据个人所长,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的百工技艺。这些人里面或许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能有大才,可只要基本盘足够大,我们就能找到足够多的‘人才’。且这些人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更符合我们这个体制的需求。到了那时,我们还会在乎一两个‘大匠’吗?”

  曾经那个贫弱的大国,在短暂的一段贫弱后迎来腾飞,不仅与战后环境安定有关,更是因为扫盲班、识字班的推行和小初高等教育的恢复,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大批可以承担基础工作的人才。对于工业国来说,基础教育永远是投入最少、回报却最持久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谢如期却并不知道这条路是已经有巨人走过一遍的。他深深看着叶悬光悠然神往的模样,心中也不由得也随着叶悬光的描述飞到了那个他不曾见过的时代,恍惚间那闪烁着金色光辉的神国似乎与面前的神龙融为了一体,由远在天边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是他愿意为之奋斗的梦想。

  这是他……愿意追随一生的存在。

  “好了,这都是几年十几年后的事情了,不用着急。”叶悬光笑道,“眼下要准备的是和朝廷大军的决战,你准备得如何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