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都是热点40(2 / 2)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能答上来就好,还有两场呢,想必能中。走,回家。”

王氏已经备好了酒菜,回家之后就吃酒。贾瑞也没敢多喝,吃完饭就去温书。

到了晚上酉时又吃了晚饭,在院子里走了一会儿就睡觉,准备迎接明天的第二场考试。

初六,第二场考试开始。这次贾瑞没让爷爷奶奶去,自己坐着昨天预定的骡车赶到考场。

接下来是相同的程序,领取号签,检查入场,寻找号棚。

因为号签不同,这一场也不是上一场那个号棚,左右邻居也变了。

这场考试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史论两道题,二是判词四道题,外加诏、诰、表各一道题。

史论,是就某一个历史事件、现象发表自己的论证,是科考中规定的题目。

判词,就是给出四个案例,写出判决。考的是对法律的掌握情况和审案,断案,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大致相当于检察官、法官、书记员三个角色,都由一个人承担。

这些考题,还是很考验功底的。按照贾瑞的理解,至少是蓝星世界法学硕士的水平,甚至是法学博士的水平。一般的本科生水平,大概就要拜拜。

诏、诰、表,其实就是公文写作,也是当官的一般要求。但是写好写坏大有讲究,也很考验水平。

除了史论,法律文书和公文写作,都很有实用性,是当官必须具备基本素质。没有真才实学,想取得好成绩并非易事。

当然,考生也进行针对性训练,也有模版可供模仿。即使如此。没有真本事,想模仿出好文来也不容易。弄不好就弄巧成拙,反而露馅儿。学渣就是学渣,让他抄作业,也未必能抄明白。

到了初八午时正,贾瑞交卷出场。

这一场考试,他自觉比较满意。最起码现在让他去当个知县,觉得基本上能拿得起来。

初九第三场,考的是策问。从唐代科举的时务策开始,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一共有五道题。

第一道是论盐政的得失利弊。

盐政的弊端,各个朝代都存在,问题基本相似,也都没有彻底决绝。甚至弊端形成的原因,也都差不多。

一是盐商垄断资源,囤积居奇,哄抬盐价,市场时常断供,盐价偏高,不少百姓承担不起。

二是走私严重,私盐泛滥,盐税大量流失。

三是滥赏盐引,扰乱市场秩序。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宗室、权贵之中。

宗室外戚、权贵太监等得宠的,就跟皇帝奏讨盐引。

盐引由司礼监印经厂印刷,本来是类似于有价证券的批文。皇帝手头紧,或者舍不得钱财,但是又不好不给赏赐的时候,就赏赐给一些盐引。

盐引是盐的运销凭证,总数有限制,盐商获得盐引,需要花钱买。

权贵们获得了盐引,就转手倒卖渔利,相当于倒卖各种批文。

这种问题主要出在皇帝身上。你皇帝不给,谁还敢到司礼监去抢盐引不成?

所以出了这个题目,如果如实论证,矛头就可能指到皇帝身上去。

问题是,滥赏盐引这个事儿,当今盛德帝这样干,昌明太上皇也没少干。

第四个问题,是盐运转运司、巡盐御史、漕运衙门等官员和盐商等人互相勾结谋利。偷逃盐税、官员收受贿赂、接受冰敬、炭敬等各种陋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