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十二元钱(1 / 2)

如此,上课,学习,虽然这个时候玩的东西很少,但彭诚倒是觉得很舒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很快就到了11月下旬,天气已经很冷了。穿着时下流行的双排扣军大衣,脚上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

上课铃响起来了,同学们很自然地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一节课是王老师的语文课,自从听了彭诚的课,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大为增强,这一个多月来,大家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王本香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师生相互行礼后,王本香道:“上课之前先说一件喜事,彭诚华同学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了,这是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和稿费。四篇文章12元钱。12元,大家羡慕吗?”

“羡慕!”

当然羡慕了,不羡慕才怪呢。1984年,12元相当的不少了,一个木匠干一天活也就2元的工钱!这12元能买不少东西了。比如可以称一十三斤肉,买二十四斤大米。不仅仅是这样,这个时候就是你有劳动力,却没地方卖。大家都忙着自己家的那几亩田地,农闲时卖点材和菜什么的,能卖的东西很少。除了衣物之类,基本了就是自给自足。肉、蛋、一年之中吃不了几次,因为彭家寨离县城只有十来里,通公路,旁边还有一个党校,经济比其他的村子要好很多。那些偏远的村寨还坚苦的多。衣裤是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之后就是老三,衣服上的补钉就更常见了。不穿内裤和祙子更不在少数。一套衣服、一又鞋穿一个冬天那是司空见惯。记的初一那年,彭诚回到家,母亲给他洗那双白球鞋,他在一旁打电筒,母亲洗,然后回到家放在火边烤。这一幕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了,可仍然清晰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晓得羡慕就好,彭诚能做到的,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你们也可以写嘛。这也是一种锻练。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好了,现在开始上课、”

一下课,大家就围着彭诚,想看看他发表文章的杂志。看着书纸上的方块字,大家看向他的眼神更是多了一份羡慕和和佩服。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在他们的眼中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这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还是他们所熟知的。11月份期中考试刚过,彭诚以语文97分,数学100分的成绩成为第一名。

又到周末,彭诚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包里有他的汇款单和发表他文章的《小溪流》杂志。他要把自己的高兴与家人分享。

“什么?你说你在这上面发表了文章,然后人家就给你十二块钱?”母亲惊讶地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还是一个文盲,显然她是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是啊,我写文章寄经他们,他们发表了,当然就得给稿费,就好比你给人家做了一天工,人家给你工钱一样。只不过你那是体力劳动,我这个是脑力劳动。就是这么回事了。”彭诚解释道。

“什么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娘是搞不懂,只要是正经赚来的就好。呵呵,我儿都能挣钱了。”对于儿子能挣到钱,做母亲的没有不高兴的。她拿着那本《小溪流》左看右看,虽然她不认的字,可心中的高兴从她脸上的笑容就能看的出来。

全村人差不多都知道彭诚的文章上书了,还得了12块钱。一个个见面就夸“有出息,长大了了不得。”

第二天,彭诚骑着老爹的喜鹊牌自行车来到了镇上邮局取出了钱。记的妹妹早就想要一付手套了,彭诚进了供销社花了地一块二角钱给她买了一副。然后回到了家。彭家寨在县城和罗溪镇之间,到镇上要比到县城远的多,一般情况下村里的人都是到县城了赶集的。到镇上找个来回就是半功夫。

妹妹接过手套就戴了起来,喜欢的不得了。“哥,你真好。”

对于儿子花了一块二角钱给女儿买了一双手套,胡凤和彭伍青都没有说他乱花钱,脸上还露着欣慰。彭诚把剩下的钱拿出来给了母亲。

“这几角钱,你拿着,用的着。”胡凤把其中的八角钱取出来放在彭诚的手中道。

返回